第 101 章 各行祖师(小修)

黄道婆是宋末元初,松江府上海乌泥径人,后来流落崖州三亚崖镇,跟随当地黎族学习制棉;

棉织品在黎族被称为吉贝,其质量色彩都是行业顶尖,在南宋时期属于贡品织品,因价高民间并不普及;

到元成宗元贞年间,晚年的黄道婆生起叶落归根之情,从黎族返回松江府,正式对松江棉织产业进行改革升级

1引进黎族纺织工具纺纱纺车、弹棉椎弓、去籽搅车等器具;

那时松江府纺织业还停留在原始状态,如手工搓棉籽,弹棉也是用竹片丝弦简单制成,效率低下工作量大。

2把擀、弹、纺、织整套工具全部升级、并发明新式器具;

发明如二锭脚踏棉纺车,此纺车成为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纺织工具;

改良升级如弹棉工具由小弓变为大弓,其形制保留至今;

3对提花技术进行配色调整;

从自己学艺经验中,总结出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纺织技术,让棉织品色泽鲜艳,图样丰富

刚从黎族回到家乡的黄巧儿猛抬起头难道神迹说的是她

神迹所说的经历与她颇有相似之处,但她又不敢确认正惊疑不定时,她身旁的孩童好奇地问她“黄奶奶,你在崖州认识黄道婆吗”

崖州、姓黄

街上民众迅速捕捉到关键点,齐刷刷地朝她看来,眸中热切唬得年迈的黄巧儿忍不住后退一步,情急之下望向天幕转移话题“神迹赐纺车图画了”

众人急忙凝眼细探,可惜图纸仅存在短短几息,画面微闪就没了影响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歌唱影响。

刘彻看着天幕上用弹椎弓唱曲的男子,只觉得额头青筋直跳,后人在干什么

他要的是纺车图纸,而不是弹棉花歌曲,听着绕在耳畔的歌曲弹棉花哟弹棉花,半斤棉花弹成了八两八哟他徐徐地吐出口气,对后人再次生出无奈之情。

他们总是在正经时变得诙谐,他努力地屏蔽歌声凝神细看椎弓,皱眉道“椎弓既能弹棉花,也能作乐器”

他想努力把椎弓看个仔细,好让人仿照出来为大汉增产。

结果留在脑子里的却是天幕歌曲弹成了棉被那个姑娘要出嫁,那个姑娘要出嫁

弹棉花哟弹棉花该死首次受到魔曲洗脑的刘彻暴躁非常这曲子能不能从朕脑中滚出去

棉的好处是什么呢

棉花向阳而生,印度教认为棉布是阳光为自己编织的衣服。

所以它有柔软、耐用、轻盈、易于染色且便于清洗的特点。

对于印度教的看法,咱们老祖宗们也极为认同,甚至还总结出棉花有二好

1无蚕桑采养之劳,才摘就能用;

2纺织工序要少,有御寒之用;

3不用刮麻,也

不用成茧自成絮丝;

总的来讲就是采棉桃去籽弹棉纺织;

整套大流程只需四步,一旦解决去籽问题,制作流程比丝类要简明许多

听到这秦始皇眼眸一亮果然是好东西

刘彻拊掌轻笑天竺是吧,等着

李世民心中微喜朕即将拥有此利物,甚喜

朱元璋哼哼,否则朕也不会下令农户必种木棉。

所以黄道婆行为,就是带动了整个松江府绵织纺产业升级,把原本当地单一产品转为多元化产品,松江棉布名头彻底打响。

于是图样丰富,颜色鲜明生动的袍带、棉褥、棉被等等织式产品,一经推出立马受到世人喜爱

我们都知道产业升级有什么好处

棉织品销路扩大、带动当地就业、增加本地gd,给朝廷创造税收。

可以说棉布被世人接受,是从事棉花行业、本地官员及朝廷二方共赢,至少对底层百姓而言以往半月吃次肉,现在总能七天沾点腥吧

秦始皇击节大赞好一个黄道婆

刘彻目露渴求当赐爵封侯为何她不是我大汉人

李世民遗憾老君福泽,大唐不能得,可惜。

朱元璋低头琢磨若非她出力,他大明也不能向松江府收取重税,朕记得黄道婆在松江甚有香火,不如派官员祭祀

民间各代

某书生轻叹“原本某不解神迹为何要说黄道婆。”

论祖师,当属我儒家先师孔子才是,没想到黄道婆竟能作出如此贡献,是某狭隘。”

隐藏民间的墨家是我墨家好苗子啊为何她没入我墨家

而松江府直接受益民众忍不住大哭黄婆婆教俺们纺纱,给俺们饭碗,俺们都记得她的好呢

“黄婆婆功绩连仙人都知道,俺高兴俺要放炮庆祝”

“别放,小心惊了仙人”

有才子见市井民众对黄道婆的喜爱,忍不住自作诗曰衣食我民真众母,千秋报赛奏弦歌。

有贫民听到肉,立马朝天幕大喊“仙女你说错了,俺一月没闻肉味了,求仙女赐肉”

经官府宣扬,这会大伙已知晓仙人是个好的,先前天水想要灭世就是仙人设法挡住,不让天破并不是取他们性命。

知道真仙的他们已经决定给仙人立庙,这可是真仙人,定会保佑他们平平安安,事事顺遂。

有了贫者高声开头,白居易心中冲动,竟然高声大问“吾乃白乐天,敢问仙女先前仙长说解甲骨文可换钱,现在还能换吗”

他身旁的元稹大吃一惊难道你解出来了

白居易理直气壮回答没有,他就想试试天幕听不听得到他们的祈求而已。

很显然天幕并没有听到她的祈求,而是继续讲述

松江府沿海土地偏盐碱化,很合

适耐盐的棉花,棉花普及深入民间,对于广大底层百姓而言在布料及御寒上,多了一种选择。

棉花没普及前百姓选择布料只有麻、葛、木绵,到冬季时会用芦苇,丝绵或木绵填充保暖;

芦花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在河边干吗除了洗衣服就是采芦花过冬用;

丝绵质量稍次的蚕丝扯成絮,价格昂贵;

木绵别名叫英雄树、攀枝花等,其果实纤维比非洲棉还短,重量轻产量少;

此外还有在衣裳里填充秸秆、鸡鸭羽毛等方式,但无论什么填充物在入冬前都会做一件事捣衣;

再次引用诗仙太白的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这儿的捣衣不是洗衣服,而是把葛麻等布料捣软,让布料经纬变得密集,防寒同时又能使衣物寿命延长

秦始皇认真记下耐盐二字,心中琢磨天幕言棉花在印度如同丝绸,想必现在也有棉花吧

现在的天竺是否有棉他并不能确认,但他已决定派人探寻,即使他找不到那秦二世、二世、四世继续搜找,定能将其带回大秦。

至于天幕展现的纺织图纸墨家钜子在殿内,并不担心大秦没有纺织机。

墨家钜子开心又失落,开心墨家受陛下重视,失落墨家学说何时能发扬光大

墨家的心绪复杂秦始皇半点不知,经过后人宗教讲述后,他已决定再拆墨家。

决不能让墨家内部紧密相连

他抬手揉了揉额头,轻声道“现贫者如何过冬”

丞相王绾斟酌上奏“除天幕所言,还有贫者在冬日烧沙做床,把自己埋入热沙以过寒冬。”

身为大秦丞相,往日他并不会了解贫者生活细节,自从知晓大秦被百姓推入亡国坟墓后,他特意派人询问咸阳贫者生存。

得到的答案让他胆战心惊,大秦改革,势在必行

唐老

刚接到陛下诏见消息的李白,正在作诗赞黄道婆事迹,听到自己的诗被天幕讲出时一愣,他字前面是什么

诗仙

他饮酒的手一抖,心绪复杂难辨,喜的是自己才华终被认可,复杂的是原来圣人因诗仙诏自己回京。

再次引用呵李白轻笑原来自己还沾了神迹的福佑

他出身商籍,按律不能应试,想要踏上仕途只能干谒自我推荐。

五年前他趁圣人狩猎献上大猎赋,期望能得赏识,可惜无果。

在长安踽踽二年,除献诗玉真公主结识季真贺知章外,仕途如蜀道行路难,只能归去来离开长安,另求出路。

“哈哈哈”他提酒入喉,饮罢大笑“诗仙啊”

自己有诗仙之名,那仕途呢

即便棉衣穿久了容易变硬变涩,需要定期旧棉重弹,但对百姓而言,棉衣在冬日是最好的御寒物。

所以黄道婆的产业升级意义非常大,更重要的是无论哪方州郡前来求教纺织技术,黄道婆也大方传授。

时人为了感激她特做民谣纪念黄婆婆,黄婆婆,教戒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

在技艺不外传的古时,她的行为雷锋,所以黄道婆去世后,民间自发为她建祠立庙,过节时祭祀上供。

香火到清朝时仍然不绝,甚至清廷把祭祀黄道婆作为官方祭祀。

与蚕神嫘祖、儒圣老子等统治者认定的祖师不同,黄道婆的祭祀是从下而上的祭祀,也就是说她是百姓认同的祖师

因百姓对其信仰太深,使得朝廷不得不正视她,承认她对纺织业的贡献和地位。

所以到80年代时,上海和海南对黄道婆的归属展开了明争暗斗。

上海把棉花作为市花宣扬自己纺织史,海南反手就以黄道婆为核心,建造了一系列黎族纺织技艺园区

明争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