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大云寺出事了(大章求月票)

长安好 非10 2848 字 3个月前

……

“东家,不好了……”家仆匆匆上前,不及行礼,便压低声音道:“大云寺那边……无绝大师出事了!”

可读书人就不一样了,此事在文人之间掀起了不小的风浪。

可朝廷对藏书的使用会有着严苛的限制,将它们真正分给天下读书人,这是个过于嘹亮理想的口号,想实现它,尚且需要一个注定漫长的过程。

想当初常阔借此图赖掉了他四千两的酒水钱,还顺走了他一块玉佩,他彼时恨不能骂人,但现下来看……倒也不算吃亏?

姚夏脸色一苦,竟觉无法反驳。

同走进来的姚翼福身行礼罢,姚夏便走到母亲曾氏跟前,晃着母亲的手:“母亲,您就让我去吧……”

“那两个”?

哪两个?

姚家众人反应了一下,几乎下一刻便齐齐恍然。

……

同时他又清楚的知晓,女儿这份野心的启蒙之师,必然是最令他提心吊胆的另一只领头的羊羔。

夏夜里,半开着窗,窗外送来丝丝清凉,太傅转头看向窗棂外,见廊角下挂着的那盏花灯暗着,立即道:“花灯怎不见亮着?快快让人点上……”

他试图从无绝那里得到答案,可无绝不知是不愿给,还是给不了,每每总给他以敷衍逃避之感。

此次,他必会提着卞春梁的首级归京——

说到宁远将军,近来他们总听到什么“于江都令百人誊抄藏书”之言,但寻常不识字的百姓,意识不到这个话题的真正意义所在,因此大多半知半解,便不甚热衷议论此事。

而这座藏书阁唯一的主人,叫做常岁宁。

这些藏书是无数文人眼中的圣物,而她将是唯一的分配者。

毕竟,她会的是真不多,吃的是真不少。

他甚至觉得……她这些集权的手段太过熟练了!

或者说……他内心深处真正的疑问,并非是在这幅画上。

既不是她身边的佐官与门客,也不是常阔的作风……那究竟是何人在暗中引导她?

姚翼拿不准极有可能存在的“那人”究竟抱有怎样的心思,暗暗决定必须要将“那人”找出来。

此刻见得这家仆神情有异,孟列心中即升起一种不好的预感。

这幅画,果真同殿下之风很像吗?

他这盏灯,要一直留到他的学生回来为止,有灯就有盼头,就像从前那样。

姚家二老爷对此很是发愁,得,他这厢刚想着和那行事吓人的常刺史撇清关系呢,大哥倒好,立马又给拉回来了。

姚翼读罢,看着其上有力的字迹,不禁感慨道:“冉儿变了许多……”

李献握紧了缰绳,策马踏过那些残花,疾驰而去。

老仆连忙带人点灯去了。

她胆大妄为地要了江都刺史之位,如今又先斩后奏地抄留了世家藏书……是,圣人皆准允了,甚至是力排众议的准允,但准允不代表认可,只是迫于时局的“不得不”。

他可是听说了,常刺史在江都命百人誊抄世家藏书……且昨日圣人已经准允了常刺史此举!

姚归和姚夏闻言互看一眼,隐约知晓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一时都如蔫鸡一般不说话了。

姚老夫人玩笑般的话打破了少年的异想天开:“阿归这想法不错,不如顺道将你大伯的脑袋也一并带上,那就更为省事了,倒免得来日让人来砍了……”

犹记得那晚,褚太傅意指此画有“崇月长公主殿下之风”……

青色的兔灯随风轻轻晃着,灯火也随之摇曳,如调皮的孩童手中持一支青青荷叶,在水中拍打涤荡,荡啊荡,便将水面荡出一层层波澜,夜色也如水面,被这盏小小兔灯的光芒缓缓荡开,直至迎来第一缕天光。

褚太傅哼哼着往前走,乔央敏锐地察觉到,这位老人家似乎是带着情绪来的。

曾氏叹息道:“阿娘的意思是,如今江都的日子本就不好过,常刺史哪里又方便再养着你这么个只会吃饭的闲人啊。”

姚老夫人拿出姚冉的家书,让嬷嬷交给姚翼。

那么,相较之下,盐贩出身,公然大举造反之旗的卞春梁之师则十分“一视同仁”,眼中无贫富贵贱之分,所经之处,纵是世家豪族,也皆被他抢掠屠杀殆尽。其手段野蛮残酷,且待士族子弟极尽折辱,全无人性可言。

自常岁宁接任了江都刺史一职后,姚夏便在家里呆不住了,隔三差五便央着要去扬州找堂姊。

姚翼落座下去,叹气道:“有那两个在外头,我已经足够头疼了,你们二人就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