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想复仇的太上皇(6)【二合一】

作为太子,他所承受的期望值。

与宦官玩乐,其实也没玩什么过分的游戏,游戏嬉闹的时间,更是跟白圣大安宫里剩下那些妃嫔,每天打麻将花费的时间没办法比,五分之一都不到。

至少紧绷的神经能放松半个月。

白圣最终还是决定得拉他一把。

自然还是希望晚年与儿女团聚。

但是吧,人也得将心比心。

因此这事,掀起一阵波澜后,很快就逐渐淡去,也没什么人会专门提及。

怎么形容呢,就是他很讨厌一些事情失控,比如这次这件事,就不在他的掌控中,相当于被太上皇以明谋逼着他必须跟进,不跟进的话,似乎连已经有些昏庸,能力也不行的太上皇都不如。

亲爹听了看了,还夸他们尽责!

是自己这儿子不行,不听话!

也都纷纷称太上皇圣明。

随着消息外传,以及一些妃嫔搬出大安宫,前往自己儿子王府,或者女儿的公主府定居,几乎满朝都是称赞声。

甚至于写了《谏苑》二十卷,进行劝谏,二十卷,不是二十页,二十张。

“留在这歇歇吧,朕知道你经历了些什么,你父皇为君兴许不错,但为人父母跟朕半斤八两,甚至还不如朕呢。

估摸着应该不会在生前明确表示让后宫妃嫔,去儿子王府或者女儿公主府养老,大概率会等到弥留之际,留下遗旨,或者将这事留给下一任皇帝施恩。

就如普通百姓依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般,作为太子的李承乾更是被他父皇,乃至于被满朝文武,寄托了太高的期望。在白圣看来,他们哪是希望李承乾成为一个合格的太子,他们是希望李承乾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圣人,不能有任何一丝瑕疵缺陷的那种圣人,必须得是个完美太子,才符合他们的期望。

这一年是贞观十四年,李恪经过这四年的发展,虽然依旧没能笼络多少官员和世家门阀的支持,但私下他不仅靠着各种先进技术,攒下了数量极其庞大的资产,还靠着各方面合作,成功整合了很多没世家门阀背景的中小型商会。

李承乾显然就是这样。

这种不受控制的感觉。

不拉他一把吧,白圣心里总觉得过意不去,毕竟古话还说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软,自己可是又吃又拿了不少东西,虽然那些东西放在现代社会其实并不算珍贵,但在这个时候的确不好得。

除此外,那些与自己生母感情深厚的王爷公主们,显然也很喜欢这结果。

然后那人就被白圣撵走了。

至少后宫当中没什么人再帮他了。

李世民也没有公开表明自己态度。

往她嘴里硬塞养元丹。

总体来讲,算是皆大欢喜。

之后便是丧礼等一系列事宜了。

只当没先前那回事。

就是他们也不考虑考虑,李承乾脆弱的心理,受得了受不了这么大压力。

所以在纠结了许久后。

以及长孙无忌,包括李世民都对李承乾的期望加大,并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没什么瑕疵,不可动摇的太子,这么一来才符合长孙皇后的遗愿,也符合他们长孙家的利益,更符合李世民的期望。

所以她们夸太上皇,实际上就是间接表明她们的态度以及想法,希望李世民未来也能学学太上皇,同样这么搞。

光这么讲,有些人可能还难以有什么共鸣感,稍微换算下李承乾的遭遇大概可以这么理解,那就是他爹给他请了十个辅导老师,这些辅导老师除了正常上课教学之外,闲暇时间专门盯着他。

因为长孙皇后突然病重,太医院的太医们,对此可谓束手无策,不管是李世民还是太子等人,又或者长孙无忌之类标准的太子党势力,都为此事焦心不已,除了真正关心长孙皇后的生死外。

比如说皇后一旦薨了,那么皇帝有没有可能再提拔一个新的皇后,新的皇后如果有孩子的话,那么不就又多出了不少嫡子,足以与长孙皇后的儿女争。

当然有用了,他又不是在干预朝政大事,只是处理一下自己后宫的女人罢了,甭管现在彼此什么处境,做皇帝的都没道理,也没资格插手他父皇后宫。

显然还轮不到他们操心。

甚至于对未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