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想复仇的太上皇(6)【二合一】

贞观十年年初,准确来讲是过年的时候,白圣才注意到,李渊这老东西的大安宫里还有很多妃嫔,年纪最大的也不过才四十出头,最小的则年方二九。

但实际来讲,早两年前,他就已经有心无力了,她们基本算是在守活寡。

所以年刚过完,白圣便特地下旨。

大体内容就是,无儿无女的,如果想离开大安宫嫁人,他这边给出一份嫁妆,有儿有女,且儿女已经成年,结婚嫁人的,如果愿意,可以搬到儿子的王府或者女儿的公主府去住,不用留这。

为了让她们没有后顾之忧,白圣在下完旨,并且通知了一下他儿子李世民之后,还顺带着跟后宫妃嫔们开诚布公谈了一个多时辰,表明自己是真心实意的为她们着想,所以才下的这道圣旨。

最后甚至于很直白的说。

自己就是年纪大了,想积点德。

因此又几个月之后,白圣都已经教会不愿意走的妃嫔打麻将,打牌九,并且没事就跟她们在一起打牌消磨时间。

即便是李世民后宫里那些妃嫔。

十个啊,很多人连亲爹亲妈的唠叨都受不了,更别说被十个人盯着挑错。

所以自然是能避就避。

因此只能随缘了。

并在又几个月后。

才是很多人关心纠结的重点。

只有这样才能打下牢靠根基。

然后吧,不到半天,便有人过来请李承乾回去了,大体意思就是东宫的事情很多,不少不是很重要的国家大事都需要李承乾这个东宫太子处理,需要他回去主持大局,太上皇随时都能来看。

七月二十八号,病了个把月,却始终药石无医的长孙皇后在立政殿薨逝。

不至于被世家门阀一击即溃。

白圣也不好强行掰开她的嘴。

最可怕的是,这样的谏臣可不止一个,还有李百药、杜正伦、孔颖达、张玄素、房玄龄、魏征、刘洎、岑文本与马周,他们全都是东宫的辅臣谏臣,且有资格上疏,指责,也就是挑李承乾所作所为的不是,以及应该怎么怎么做!

为了表现自己的能耐。

相比较于李恪的暗暗积攒底蕴,李承乾的太子生活,是真不好过,白圣有时候看着他的遭遇,都觉得他挺可怜。

如果她们能侥幸活过当今圣上。

实在是太高了。

用心理学来分析的话,他的这些操作与其说是叛逆,不如说是向外发出求救信号,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帮助。

总不能活得好好的,先遣散妃嫔。

他们甚至于开始攀比起来。

时间一晃就是四年。

李承乾心情有些忐忑,他对自己那些老师以及父皇还是发虚的,虽然有所不满,甚至也幻想过自己登基后弄死他们,但最多也就是幻想幻想,暂时还没胆子直接说出来,更不用说做出来了。

二十出头的年纪,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叛逆期,但叛逆期稍微晚点也正常,在无法做出其他更为激烈的反抗措施之前,只能以你越不让我去做什么。

除此之外,相对高产一些的粮种以及更加简单便捷的农业用具,也早就已经准备好,只等找机会上献并邀功了。

才是他情绪有些复杂的关键。

同时皇后一死,太子背后的依仗也相当于断了半壁江山,万一有人吹枕头风,说太子的坏话,可没人再帮他了。

白圣本来是不想管的,毕竟李承乾也算是她帮助李恪夺嫡的最大拦路虎。

缓口气!

而李承乾虽然不明白白圣的真实用意,但暂时逃离令人窒息的东宫,还是让他十分心动,再加上自己的皇祖父想自己了,过去探望也是孝道,并无可指责之处,所以他当即麻溜直奔大安宫。

过程白圣也不是没劝过,让长孙皇后多吃他送过去的养元丹,或者来大安宫这边跟他学道家养生术,只可惜不管是她还是李世民,似乎都不相信这些。

白圣按照惯例去看了一眼,就回自己的大安宫休息,缺少了长孙皇后这个中间人,他与李世民之间的关系,无疑又变得更僵了些,彼此没什么好聊的。

并且一进去就被白圣拉着一起打麻将,不为别的,就为了让他放松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