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恢复初心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2388 字 2个月前

第232章 恢复初心

有贤人说过,世上本无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这句话在王家怡老园北半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映证。

在万历十四年正月的头几天,也就是春节走动和游玩的高峰期,成千上万人硬生生的在怡老园北部踩出一条路来。

一开始大部分人只是为了出城入城路过,但后来闻声而来凑热闹的人反而占了多数。

王家怡老园可是当今苏州城最有名的园林之一,普通人根本没机会赏玩。

非常多的人就是为了看看怡老园的园景,特意过来走一遍。

王家想过召集工匠,连夜砌墙,用最快时间彻底堵上缺口,但一时间竟然找不到工匠来干活。

一是因为正处于过年期间,本来就没多少工匠还愿意出工。

二是给怡老园修墙,工匠们生怕有命挣没命花。

毕竟通过两个工程队,林大官人的声威在苏州工匠群体里已经深入人心。

其他堂兄弟一起问道:“当真非如此不可?”

巡抚总有换人的时候,府县也总有换人的时候,甚至连首辅也总有换人的时候!

天下没有长盛不衰的花,也没有永远站在巅峰的势力。

考试时间相对固定,二月份会试考三场,二月底放榜,上了名单就算准进士了。

林大官人如果想去京城赶考,最迟二月底就要出发,可以早走,但绝对不能再晚。

所以短短数日间,怡老园的院墙缺口不但没补上,反而越扩越大,整个西北角的院墙几乎已经被拆光了。

王禹声并不赞同这么怂,但为了讨得父亲欢心,巩固自己继承人地位,不得不违心拥护。

王有壬最宠爱的儿子王禹声急忙道:“父亲不可!如此屈服,恐为世人耻笑!”

坐在通判厅里,林大官人环视四周,意有所指的说:“这通判厅比推官厅略为宽敞。”

但偏偏今年院试被安排在了四月,这怎能不让林大官人生气和疑神疑鬼?

毕竟在南京城时,林大官人曾经从提学察院一直杀到长板桥,也是狠狠得罪过房提学的。

所以刘通判说的这个消息的意思就是,提学官房寰计划四月份抵达苏州城,主持考试录取秀才。

反正提学官巡行江南,应该不会走的太远。只要时间来得及,我可以主动找他去考试!”

忍不住质疑说:“秀才都是一个县一个县考的,你这样跨县去应考,能行么?”

若能以耻辱激励子弟,再振家声,未尝不是因祸得福,我倒要感谢那林泰来!”

爷爷、父亲两代都顺利接了班,怎么到自己这代就开始全族竞争了?

但现在我才明白,其实我们王家已经是弱势了,但最可悲的是身处弱势还不自知。

刘通判诧异的问道:“打听这个有何用处?”

但怡老园是为了王文恪公王鏊所建,属于王鏊这一支的产业,所以在此商议的人也只有王鏊的子孙。

又听到林泰来抱怨说说:“如果院试还在二月,那还来得及,但偏偏今年就不是二月!”

一方面,是给那些熟人拜个晚年,刷刷存在感,免得因为不拜年被人挑礼。

刘通判愕然,也不知道林泰来脑回路怎么长的,总是能有异想天开的奇思妙想。

王家第一时间就向吴县县衙申请,将怡老园北半部四十五亩捐献归公。

对此林泰来愤然道:“依我看来,这是房提学故意针对我!”

武科考试与文科考试都是同年进行的,但到了四月份中旬,朝廷才能腾出手来,进行武举会试并选拔武进士。

随即又对众人说:“在此与汝等约定,我文恪公子孙,无论嫡庶,未来先击败林泰来者为王家本支主奉!”

收到王家认栽的消息后,林大官人不用再避嫌,终于又进城了。

“儿子也悟到了,父亲所言不错,身处弱势时,就不要去争一时短长。

召集了所有堂弟、子侄后,王有壬宣布道:“我准备将靠近新城门的怡老园北半部捐献给官府,只保留南半部。”

林泰来莫名其妙,他有什么初心可恢复?

王有壬是王鏊的嫡长孙,又当过官,乃是这一支的话事人。

其实所拜访的人里,也有那么一个不太熟的人,就是原府衙七品推官、现府衙六品管粮通判刘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