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三路凯旋(十一)决战西域(四)锦囊计

大明元辅 云无风 3342 字 20小时前

当然,他的谨慎应对还有其他原因。最主要的是,他对布日哈图摆出要在喀什噶尔决战的举动有些难以理解。

这倒不是说喀什噶尔不重要,从地缘角度而言,喀什噶尔非常重要。但问题是,即便喀什噶尔很重要,你布日哈图似乎也没必要把全族老幼一齐转移至此吧?毕竟你们这些年统治西域的汗庭所在是叶尔羌城啊。

在刘綎看来,布日哈图此举就好比是放弃了内线的叶尔羌城,压上全部家当在外线和自己率领的明军主力决战,而问题在于叶尔羌并不会因此就没有威胁——南线的额尔德木图只要攻克和阗,下一站可就是叶尔羌了!

虽然有些想不明白,但刘綎还是觉得无论布日哈图怎么打算,至少明军现在并无危险。既然如此,刘綎也就先抛开布日哈图的企图难得琢磨了。

他现在的计划首先就是等待南线的额尔德木图。当前态势明显,他计划与额尔德木图的部队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从两个方向对喀什噶尔、叶尔羌两城施压,迫使蒙军分散兵力,从而削弱其在单一方向的防御力量。

同时,刘綏深知自己麾下的刺刀火枪兵和炮兵在对阵骑兵时的优势与劣势。火枪兵和炮兵虽然火力强大,但在机动性上不如骑兵,至于冲击力,那更是约等于无。因此,他需要通过稳固的战阵和防御工事来弥补这一短板,确保在与蒙军的交战中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刘綏下令在喀什噶尔以东选择了一系列有利地形,开始构筑营寨与其他防御工事。他命令士兵们挖掘壕沟,设置拒马和鹿柴,构建火炮阵地,并在关键位置布置了火枪兵的射击点。这些工事的设计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火器的射程和威力,同时减少骑兵冲锋带来的威胁。

在等待额尔德木图的同时,刘綏也没有放松对蒙军的监视。他派遣了精锐的夜不收,密切关注蒙军的动向,以便随时调整自己的战术布局。他还加强了与后方的联系,确保粮草和弹药的供应不会出现中断。

仅仅两天时间,明军的防线就将近完成,这也说明他这支军队确实对得起“明军精锐”的称呼,而士兵们的士气也在防线稳固之后愈发高涨。

身经百战的他们也都知道,虽然暂时停止了前进的脚步,但每一步都是在为最后的胜利铺垫。只要额尔德木图的土默特骑兵抵达指定位置,两军形成合围之势时,明军的攻势将会如雷霆一般,给予蒙军致命一击。

在明军严密布防,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之际,喀什噶尔的蒙军却表现得镇定自若,每日举动几乎一模一样,显得极有章法。而刘綎现在的麻烦却是联系不上额尔德木图——这不奇怪,除非刘綎能派出探马绕行整个塔克拉玛干沙漠,否则就没有办法联系。因为唯一的可以通行的陆路就是走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而这三地都在察哈尔人手中。

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京华难道没有给刘綎和额尔德木图配备信鸽么?有是有的,但“飞鸽传书”有一个要点:目的地是固定的(自身位置可变,目的地不可变)。

现在情况是,刘綎不管走去哪儿,都能飞鸽传书到哈密,但哈密无法通过飞鸽传书找到刘綎。换句话说,额尔德木图那边也一样,他也可以飞鸽传书给哈密,但哈密无法飞鸽传书给他。

总之,他俩手里的信鸽现在有点像后世的传呼机,也就是所谓bp机,是单向联络,而非双向即时通讯。

刘綎又耐着性子等了三天,还是无法和额尔德木图取得联系,也没有发现前方的喀什噶尔有何异动。换言之,布日哈图是在好整以暇地等待刘綎主动进攻。

刘綎可以理解布日哈图的镇定——明军是进攻方,进攻方迟迟不发起进攻对布日哈图而言完全是好事。一来,布日哈图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加固城防,二来还可以坐看明军不断消耗后方物资。

布日哈图能等,刘綎就不能一直这么等了。无论高元辅给他准备的物资多么充足,现在的进军距离也已经太远太远了。太远就意味着途中损耗巨大,如果他刘綎在喀什噶尔城东傻等一年,那么元辅那边就恐怕要为他这五万人消耗一百万人的全年口粮。

这肯定不行,就算元辅和自己有旧有亲也不行。

刘綎知道,必须发起攻击了。他亲自率领精骑抵近侦察,发现眼下局势颇为不利。蒙军似乎也学乖了,现在给喀什噶尔建了双层城墙,就算火炮轰塌外城墙缺口,明军也不敢步兵突入,因为第二道城墙上设施齐备不说,蒙古人也肯定不吝于给这些步兵连绵不绝的密集箭雨。

无论如何与诸将商议,现在都找不到好办法。迫不得已,刘綎拿出了高务实战前给他的锦囊,抱着“总好过没有”的心态看看高元辅是否真的能够未卜先知。

谁料,当刘綎当着诸将的面打开高务实的锦囊,那里面的条陈上居然只写了四个字:拆箱树旗。

“拆箱”好理解,高务实战前送到他军中一批封了火漆的木箱,说不准拆开。至于何时拆开,等自己后续命令。

现在看来,哪里是后续命令,其实就是等锦囊被打开。那么问题来了,什么叫树旗呢?

这个问题很快就消失了,因为当刘綎命人将那些箱子送来打开之后才知道,箱子里是叠得整整齐齐的大纛纛面、战旗旗面。

这些旗帜本身并没有什么奇怪之处,都是明军的制式模样。它们真正让所有将领恍然大悟的效果出在上面的文字——“大明征西经略南宁候高”!

所有将领同时目瞪口呆,继而互相瞪眼,仿佛想从同僚眼中得到消息:这是元辅的旗帜?啊,不对,元辅根本没兼任什么“大明征西经略”啊!

“原来如此!”还是刘綎自己最先反应过来,一排桌案道:“饶是那布日哈图才绝草原,可他这辈子还从未在元辅手下讨得哪怕一次好!元辅的意思是,只要此旗一展,布日哈图以为是元辅亲至,必然大吃一惊,继而自乱阵脚,于是我等便有了可趁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