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

梁启超无奈道:“只能希望协约国获胜。”

列宁顶着巨大压力签订的极度丧权辱国的《布列斯特条约》,在布尔什维克内部就有很多不同的意见。

比如另一位苏俄大佬托洛茨基主张“不战不和”。反正美国已经加入,德国的失败几乎已成定局,到时候俄国就能以战胜国的身份拿到很多好处。只不过托洛茨基在与德国谈判时过早暴露了这种意图,德国知道苏俄底牌后有恃无恐。最终反而促使德国逼迫苏联签订该条约。

还有一派是布哈林,他主张继续战争。不过这个想法显然更无法做到。

最后因为德国的猛攻、外交谈判的重大失误,苏俄被迫签订了《布列斯特条约》。

至于苏俄签订该条约的最大目的,即有没有达到停战并让新生的政权获得喘息的时间?

很可惜,并没有。

签订条约后,德国没有从东线撤军,而是继续猛攻,强迫苏俄签订了更多后续不平等条约,比如巨额赔款。

苏俄没得选。

有个关于《布列斯特和约》很好的比喻:十月革命就像一个饥肠辘辘的乞丐得到了一个面包。列宁的方案是偷偷摸摸躲在厕所里吃,托洛茨基的方案是光明正大地吃,布哈林的方案是跑到其他乞丐面前炫耀着吃。于旁人看来,或许托洛茨基的选择是最为合理的方式,但设身处地去想,列宁的方案或许才是一个理性的人会作出的选择。

结果则是新生的苏联运气不错,美国参战以及更加恐怖的西班牙大流感让德国被迫投降。

仅仅两天后,苏俄就单方面宣布废除《布列斯特条约》,同时派兵收复了大部分割地,赔款更是不了了之。

至此,条约内容实际上成为一纸空文。

知道结果的李谕一点都不慌:“新生俄国代表了世界发展的一个新方向,虽然停战招致了协约国的极大不满,不过以后的世界可能会因此更有意思。”

“但愿吧。”梁启超说。

“咚咚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