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

李谕笑道:“走!任公的酒必须蹭!”

黄酒温着喝味道很不错,李谕品了一杯后问道:“任公不再担任官职,现在每天忙些什么?”

“著书立说,”梁启超从旁边的桌子拿过来一打书稿,“我现在每天早上起床吃过饭后就开始写这本《中国通史》,回归做学问的感觉实在是好,轻松惬意!绕了一大圈,还是回到了疏才你的路子上。”

“通史?”李谕稍微翻了翻,“难度不低呀。”

梁启超说:“完成它后,我还有写世界通史的想法,只不过这项工作难度大了许多,最少要准备十年。”

李谕笑道:“在这个时局之下,静心十年很难做到。”

“要先学习、见识一下,等欧洲大战结束,我就去趟欧洲,看看千疮百孔后的英法德各国。”梁启超说。

“任公选的时间点似乎不太妥。”周诒春说。

“很妥当,那时才能见到欧洲真正的面貌,”梁启超说,“只是不知大战何时结束。最近看新闻,俄国一个堂堂列强大国,为了停战竟然签了一个耻辱到极点的合约。不知道德国会不会因此喘过一口气来。”

一战刚开始时,梁启超觉得德国会赢,后来发生了一点转变,而现在时局又有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李谕说:“李中堂要是看到俄国与德国的《布列斯特条约》,说不定会觉得自己签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太温柔了。”

周诒春疑惑道:“那要达到怎样的程度?”

李谕说:“简单说,俄国答应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几乎相当于六七个山东省,并且这些领土大都是人口密集的沃土,人口损失将超过四成,工业和煤铁资源的损失更将超过一半。”

周诒春唏嘘道:“我多少懂点世界历史,这样不就把历代沙皇数百年辛辛苦苦打下的成果全都拱手送了出去?”

“这才是真正的城下之盟,屈辱外交,”梁启超慨叹道,“德国没了东线顾虑,西线的英法就要承担更大的压力了。”

周诒春惊道:“咱们刚刚对德宣战,德国该不会马上就要占据优势了吧?”

这是个相当严峻的问题,要是德国真赢了,脆弱的民国政府很难承担列强的怒火,山东说不定还要成德国的势力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