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崽卖爷田

前几年竹篮打水一场空,他十分气恼。

“真的不再涉足政治?”李谕怎么可能相信。

“绝不涉足!”梁启超坚定地说,“今日之政治太令人失望!举国聪明才智之人全部聚焦于政治,争论一些不会有前景的问题,然后达到不会有意义的结论,简直毫无作为!根本没有在社会培养更多人才,然而救国的道路就在社会教育事业之上。所以我才说绕了一个大弯,发现疏才兄弟投身教育是明智之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基础在于社会。”李谕道。

“这句话我要用在今后的文章中,”梁启超说,“将来我会尽可能劝身边的人,不要再空谈什么政治,百害而无一益,应当把全部的精力投入社会教育,这是唯一出路。”

“任公说得不错,”李谕说,“之前还听闻袁大总统要花重金请任公捉笔,代写称赞帝制的文章,看来也没写?”

“我怎么可能写!”梁启超说,“袁大公子登门时,张口就说要给二十万!”

李谕说:“袁大公子给的润笔费堪称天价哪。”

“我一听他的口气就觉得不对,这小子整天胡思乱想,”梁启超说,“但袁大总统确实想让我做他的御用文人。不过我梁启超虽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人,20万也休想把我买了!反正政治是不能碰了,带着袁走民主政治轨道,实在是痴心妄想,完全不能继续合作下去。”

李谕笑道:“任公当然不能只值这点钱,最少还得加个零。”

“再加个零?”梁启超指着自己脑袋,“他还不如直接把我的头拿去痛快。”

“别提那些事了!”梁启超喝了两口茶,然后说,“最近两个月我一直住在清华园中,真清静!果然做学问还是要在大学之中,不愧象牙塔,疏才兄弟建设得相当有水准。”

李谕问道:“任公有什么新作?”

梁启超拿出一本书:“我研究欧洲交战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状况,写了一本《欧洲战役史论》。”

“容我拜读,”李谕接过来翻了翻,问道,“任公认为德国会胜利?”

“是的,”梁启超说,“德国各方面都要领先,整军经武、政体优良,学术精湛、思想先进,国民上下一心、民德归厚;德皇威廉二世更是英勇神武,为近世君主之典范。有国如此,其安能败?”

李谕说:“但德国的速战计划已经失败了。”

梁启超说:

“今后的确会是持久战,在相持状态下,决定最后胜负的不是战略优劣,而是持久力的强弱。

持久力在军数、军食、军器。

军器方面德国持久力最强,军粮方面也不存在大问题,唯在军数即兵力补充能力方面稍弱。如果战役延长至一两年后,则德处于必败之地。这是英法俄唯一制约德国的手段,但协约国一方却并不擅长利用兵力众多的优势。

而且如果德国海军出战,攻陷英吉利海峡,进而切断协约国军器供给路线,协约国的持久力也就不足恃了。

所以,我认为德国终不能败。”

梁启超对德国取胜真是充满了信心。

李谕接着看了看,又说:“那么任公觉得欧战对我们会有什么影响?”

梁启超说:“必然起到积极作用,欧战将促使中国注意世界形势的变动,对比自己,发现不足,以便能够积极进取。”

李谕说:“任公还是抱有希望的。”

“只能如此,”梁启超说,“期盼能如德国般变强,至少在面对日本时不用如此被动。对了,说起日本人,山中商会又来京城了。”

“山中商会?”李谕心中一惊。

梁启超说:“当年山中商会在辛亥的乱局中,低价购入了大量恭王府古董,吃了大好处,不过仍然不满意。如今醇王府突然放出消息要卖画,山中定次郎肯定更感兴趣。”

辛亥时期,恭亲王奕?的孙子——小恭王溥伟为了筹款对抗袁世凯,偷偷卖了恭亲王府中的大量收藏。

山中定次郎连忙赶过去,他进恭王府时,十分震惊,在书中形容道:“府邸相当大,比如仓库,有专放如意的如意库,放书画的书画库,放古铜器的铜器库,像这样的,就有几十栋……”

溥伟把恭王府除了字画以外的青铜器、玉器、瓷器打包卖给了他。

山中定次郎当时都傻眼了,头一次见卖文物按打包方式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