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烟里乾坤

李谕笑道:“唐大哥身在市井,心肯定还系在朝政之上。”

“北京的事现在我真的不想管。”唐绍仪说着从包里拿出一包卷烟,取出打火机点燃,吸了一口。

“我记得唐大哥以前都是抽雪茄,怎么换成了卷烟?”李谕问道。

唐绍仪指着手里的卷烟,“你多年前不就说卷烟是个好东西嘛,可以剔除鸦片之害,我一直没忘了这事,最近在上海联系了一位华商,要生产咱们中国人自己的卷烟。”

唐绍仪叼着烟卷,把身旁的那人拉过来,“这位是南洋烟草公司的简照南先生,准备在上海建立分公司,成立新的卷烟厂。喏,我抽的就是他们公司生产的卷烟。”

简照南上前说:“久仰李院士大名,今日一见,甚是荣幸。”

李谕同他握了握手:“幸会幸会。”

整个民国时期,国内的烟草市场一直是英美烟草公司一家独大,几家民族企业几乎都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其中做得比较好的就是简照南的南洋烟草公司。

可惜简照南死得太早,后来南洋烟草公司在低谷期被宋子文趁机拿下。

简照南说:“英美烟草公司在国内仅仅几年时间,产品已遍布各地,颇有当年鸦片倾销的味道。唐大人与我实在无法坐视下去,便想到了当年李中堂自己生产鸦片排除洋人鸦片的法子。”

“卷烟确实有危害,不过要是能把鸦片彻底挤出市场,就算成功,”李谕说,“但现在烟草是个正规产业,英美烟草公司肯定会把你的公司当做竞争对手,欲除之而后快。”

“我已经感受到压力,”简照南说,“实不相瞒,7年前我便创办了南洋烟草公司,正是因为英美烟草公司的排挤,最终被迫亏本停产。三年前,才重新于香港开业。”

唐绍仪感慨道:“我去英美烟草公司视察过,他们的生产线非常完善,最关键的是资金着实雄厚。”

李谕冷哼道:“资金雄厚?还不是靠脏手段赚的咱们的银子。”

简照南说:“但和他们正面竞争必然打不过,只能在他们不关心的价位市场寻求发展。”

李谕听出了他的无奈,自己更无奈。

在国内不管发展哪项产业,都会面临洋商的打压,太特么难了。

但越这样,李谕越不能让洋人轻轻松松躺着赚钱。

“洋商虽然厉害,但我们有一个他们无法触及的优势。”李谕说。

简照南问道:“什么优势?”

“他们再怎样,仍然是洋商!”李谕说,“现在前清消亡,咱们整个民族都在慢慢觉醒,只要产品过关,然后在宣传物料以及报纸上打出爱国牌,比如‘中国人吸中国烟’的口号,肯定会有大量人买单。”

这是民国时期不得已的手段,但国人确实压抑太久,不求国货比洋货好,只要质量合格,自然有大批人买单,就为了出一口胸中恶气。

简照南说:“质量我们不会放松,我专门进口了不弱于英美烟草公司的美国卷烟机。至于原材料,我获悉了一些渠道,可以买到同样产地的烟丝。”

唐绍仪说:“我估算过,花上几年时间,应该能从英美烟草公司手里拿到一两成市场。”

简照南听后说:“这已经是最好的局面。”

李谕笑道:“太保守了,绝对不止于此。”

在他们看来,能拿下国内20%的稳定市场已经谢天谢地。但他们肯定不知道,一百年后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卷烟都是中国产的……

烟草属于纯商业产品,技术上没什么难度,如果可以在价格战中坚持住,然后有个擅长宣传和公关的经商天才,完全可以打开市场。

而且马上会迎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一战以及此后的五四运动,让欧美无暇东顾,国内民族热情同时持续上涨。

卷烟这东西恰恰又是在一战战场上彻底打开知名度,需求量大得惊人。

一战的战场十分残酷,四年时间几乎都是堑壕战,相当压抑。士兵躲在阴暗潮湿的堑壕里,缓解压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吸烟。

各国军队大量采购,英美公司开足马力都供应不上欧洲的卷烟消耗量,缺口很大。

所以简照南的南洋烟草公司到时候能生产多少,几乎就能卖出多少,产量就是销量!

必须抓住这种野蛮生长的时机,不然再也没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