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解决个难题

好吧,孔祥熙在美国学的是理化科学及社会科学,当初两人见面后,通信多次,李谕回答了孔祥熙提出的一些关于物理数学的问题,他竟然直接因此当李谕是老师。

他自然是想借李谕的名气。

电车公司必然是败诉了。

碰巧遇到了梅贻琦。

仪器本身不复杂,甚至有些简陋,不过功能没问题,它装有一束旋转缓慢的纸带,纸上竖着一支轻轻搁置在上面的笔。随着发电机的震动,这支笔就可以嗒嗒不停地在纸带上留下痕迹。

李谕侧过头:“孔祥熙?”

李谕随后在纸上算了一阵后说:“很明显,震动非常剧烈。”

李谕纳闷道:“我又不是学法律的,找我做什么?”

梅贻琦说:“我已经学完南开中学的课程,老师说我可以来北洋大学堂找点更高规格的书读一读。”

“在下毕竟是孔门之后,至圣先师孔夫子的学问似乎已经遇到瓶颈,现在书生需要修习新学。我不想让我孔门落个不懂新学的把柄。”孔祥熙说。

杨士骧喜道:“太好了!帝师,你来评一评。”

李谕同样没必要给洪门直接捐款,他们能量很大,而且让他们组建公司承接未来自己企业的业务,已经是最有力的帮助。

“正好,”李谕说,“你来协助我一下。”

伯克利分校请了李谕后,斯坦福很快也要让李谕和吕碧城过来壮壮场面。

李谕说:“黄先生可以成立一家劳务运输公司,将来我在京津的公司产品运到美国,就交给这家公司分销、仓储、运输。”

目前袁世凯已明升暗降,并且被慈禧解了兵权,不过北洋的人都是袁世凯的,实际控制权还在他手中。

两人一起动手,进度就快多了。

新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是杨士骧,袁世凯的忠实手下。杨士骧的弟弟杨士琦也是袁世凯的绝对心腹。

轮船抵达天津港后,唐绍仪带着人来迎接了李谕,随即带着他一同去往直隶总督府。

这个回答有点震惊到李谕,“办学?”

竟然还有点道理,李谕笑道:“真是想不到。”

英国人、法国人还有天津商会代表都表示赞同。

李谕说:“一种可以记录震动强度的装置。”

在斯坦福大学,李谕顺便向他们要了一份电影的胶片拷贝以及专用的电影放映机。

两天后,在唐绍仪、电车公司代表、英法代表及商会代表的共同见证下,李谕和梅贻琦现场完成了震动测量。

“有什么想不到的?”孔祥熙说,“我也是这些年受到了师傅您的影响,认识到西学重要性。”

两人来到实验室,梅贻琦好奇问道:“我们要做什么?”

实际上,马的姿态都会出现四蹄腾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李谕又好奇地问。

这件事对电影业很重要,李谕准备把它引入国内,让早期的电影人看到。

当然不是白拿,李谕花了2000美元才搞到。

梅贻琦激动道:“我听说有一种能够记录地震的仪器,先生造出来的简直比地震记录仪都要灵敏。”

和后世一样,一件事一旦有了广泛的流量,很多本来大众不太了解的东西也会有所了解。

就像芯片,还有光刻机、CMOS,本来有几个人知道这些词?但媒体天天讲,普通人现在甚至都能说出几纳米的工艺好。

受到李谕影响,至少此时的普通大众知道了原来声音是一种波,还能通过物理与数学进行非常精准的计算和测量。

虽然比较简单,不过好歹是一种开始,势必会有更多人对数理科学感兴趣,走上理工科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