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中国公学

李谕只能说:“先做好内河航运也不错。”

马君武高兴道:“秋瑾姑娘,刚才我听郑大人说,两江总督端方大人同意每个月资助1000两,我们能继续把学校办下去了!”

正如他所料,在中国的许多日本人都充当了谍报人员,包括这个药商以及医药广告。

李谕买了一份《大公报》,发现如今的广告语更扯,什么“仙岛妙药,药到病除”。

秋瑾咬咬牙:“小恩小惠不能看在眼里,不然如何行大义!”

当时日本取缔条约出台后,很多留日学生归国,但不能没学上,所以学生们就组织了一所学校。

会见结束后,当天袁世凯在北洋设宴招待了一下李谕。

李谕无心从政,在这种乱世其实就是最明智的,不然以清末民国的动荡形势,死多少次都不够。

“赊账?”李谕问。

李谕完全是基于对日本人的认知做的猜测。

事情果然不好办,航运业太花钱,目前完全被欧美几个大国控制,连日本都很难打开海路。

哎,渗透到了这种程度,真的……

“等产品生产出来,必然要行销海外。日本国的三菱财团暂时与我签订了运输合同,但只有五年,我希望这五年间大人可以敦促轮船招商局拓展几条线路,我便可以把运输之事交给招商局。”

因为英国人已经在广州建厂,拜耳不想和他们直接竞争。

唐绍仪又说:“不仅如此,日本方面还在邮局里开设了售卖点。”

“确实不容易,留学生都是人才,”端方说,“以后每月从两江总督署拨银一千两,正好你做学校的监督,维持下去。”

“疏才兄弟,得亏你有点新玩意,不然我的劝业场和陈列所真的成了洋人展览!”袁世凯举杯说,“今后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郑孝胥准备走时,李谕对他说:“带着我一起去看看。”

马君武说:“这位端大人虽然也是满人,但算不上坏人,你忘了中山先生说的了,支持我们的满人不要反对,要团结。”

马君武叹了口气,问道:“那你要去哪?”

马君武尴尬道:“秋瑾姑娘,银子这东西,在哪都是银子,也只是银子。”

时不时就可以听见有人打听哪里有卖的。

“绍兴,回家。”秋瑾说。

告别袁世凯后,李谕又在天津待了几天,有时在吕碧城的北洋女子学院,有时去自己和张伯苓、严范孙他们共同创建的中学看看。

看来秋瑾的脾气还是没有变,嫉恶如仇啊。

决议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签订,端方心情挺好,邀请李谕以及德方的人去汇中饭店一起吃了饭。

李谕知道郑孝胥这家伙,以后是伪满洲国的汉奸,不过这时候还没有显示出汉奸本色。

慈禧说:“梁诚在美国给我发过电报,退还庚子赔款一事办得很漂亮,听到伱是留美游学处的监督,让你这种最懂西学之人做事,而且又不像康有为那么独断专行,我算放了心。”

秋瑾眼睛闪烁:“有一些道理。”

李谕是想去看看秋瑾的状况。

“还有碧城姑娘?”秋瑾终于被说服,“好吧,当年康梁还有同盟会都办了杂志,我也应为两万万中国女子发声。”

李谕笑道:“而且是要振臂高呼!”

好在把她稳住了。</div class="contenta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