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登门

李谕很快就写好文章,找到吕碧城拿给她:“发在《大公报上吧。”

吕碧城快速扫过,然后说:“你写这种文章的确犀利。”

《大公报发出后,《申报等报纸很快进行了转载。

李谕的名头还是很响的。

“号外!号外!帝师李谕据理力争反驳日本学者,论证中国人的智慧是世界首屈一指!”

“给我两份。”

说话的是唐绍仪。

报童拿出报纸递过去:“老爷,一共20文钱。”

唐绍仪摸了摸身上,发现没有带零钱,于是直接甩给他一块银圆:“都赏给你了。”

报童一看,眼泪都快下来:“老爷,太多了!我……”

唐绍仪拿起报纸:“废什么话?让你拿着就拿着,走吧!”

报童抹了抹鼻涕:“老爷,您是大好人,我给您磕个头。”

报童还真跪下磕了三个响头。

但唐绍仪拿起报纸就转身走了,并没有在意小报童的举动。

唐绍仪把报纸拿给了站在不远处的袁世凯:“制台,又是李谕。”

他们这次是每年年初例行回京述职,两人的职位都极为重要。

袁世凯取过报纸看了看:“这个李谕,说他才高八斗都是小瞧他,古人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看只有他才称得上。”

唐绍仪说:“论对西学的研究,当今之世,恐怕他真是第一人。”

袁世凯点点头,对唐绍仪说的话深以为意,然后转头对身后两人说:“克定、克文,你们以后应当多向帝师李谕学习西学。”

袁世凯带来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袁克定和袁克文。

袁克定是袁世凯的长子,正妻于氏唯一的孩子。

但袁世凯与正妻关系不睦,他真正宠爱的是曾经的苏州名妓大姨太沉氏。

据说沉氏在袁世凯落魄的时候资助过他,袁世凯许诺绝不会忘了她。等他当了一方督抚后,还真把沉氏纳了,而且把她作为众多姨太太中的首位。

袁世凯有一个正妻,九个姨太太,子女三十来个。在袁家“后宫”里,地位最高的就是这位沉氏,甚至在正妻之上。

甚至袁世凯让所有的孩子叫她“亲妈”。

而实际上沉氏无法生育。于是袁世凯把袁克文过继到了她膝下。

不过袁世凯虽然与正妻不和睦,对这位大儿子袁克定倒真心非常好,因为他的年龄很特殊。

袁克定生得十分早,比次子袁克文大了整整12岁。

袁世凯一直对他多加培养,小站练兵、巡抚山东、总督直隶时都把他带在身边。

袁克定说:“我知道李谕,好多报纸都有报道。而且他还拆穿过洋骗子。”

袁世凯说:“没错,我与他见过数次,此人之头脑世所罕见,你们跟他学点西学,肯定错不了。”

小儿子袁克文现在只有14岁,说:“那我们岂不是和皇帝是同学。”

袁世凯笑骂道:“你小子胆子不小,敢和皇帝平辈。”

袁克文说:“这有啥不敢,现在的皇帝又不是真皇……”

袁世凯连忙捂住他的嘴:“为父怎么教导的你们?祸从口出,在外面不要乱讲话!”

袁克文吐吐舌头:“孩儿知道了。”

袁世凯向唐绍仪问道:“李谕现在住在何处?”

唐绍仪说:“离着我们下榻的地方不远,就在东皇城外,以前您还去过。”

“我去过?”袁世凯问道。

唐绍仪说:“没错,曾经荣禄荣中堂的府邸,已经成了李谕的宅邸。”

唐绍仪说话还是挺谨慎的,“府”和“宅”把握得很有分寸。

袁世凯讶道:“原来是在东厂胡同,我们正好顺路不远。”

官员一般是通过皇城东面的东安门进入皇城,然后再进入故宫。

去年肃亲王善耆就是川岛芳子亲爹以及“旗下三才子”、题写了“清华园”三字的那桐,一起上书决定兴建东安市场,就是为了改善官员们上朝的道路。

以往东安门大街以及外延的金鱼胡同两边全是小摊贩,李谕最初在丁德山的面摊上吃面,就是在路边摊。

唐绍仪说:“太后明天才会召见,我们今天倒是无事。”

袁世凯说:“正巧让我的两个犬子拜拜师,这种事登门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