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德国来信

李谕说:“美国在庚子赔款上提出的缘由是弥补其在义和团运动中的损失,但显然美国所求的3000余万两白银远远超过他们的实际损失。”

梁诚叹道:“我明白,但……”

李谕说:“相比其他国家,美国是最好争取的,如果这件事办成,绝对是一件有功于社稷的大事。”

当初八国联军龌龊地讨论赔偿数额时,美国就感觉数字有点高,因为美国现在的政策并不是军事扩张性质,还是希望搞贸易。所以出于自身的长远利益考虑,建议把赔偿数额定在合理范围之内,这样也能避免中国经济崩溃,否则大家都落不着好。

但列强均不甘于落后他国而竞相勒索,最终共同炮制了数额巨大的庚子赔款。

梁诚思忖道:“就怕触犯了美国人的逆鳞。”

李谕说:“这可不是什么逆鳞。现在美国的排华法桉已经让其产品倾销遇阻,他们也想通过其他方式找补回来,况且你看美国像缺钱的样子吗。”

梁诚自然知道美国的强大实力,而且美国似乎也确实没有什么殖民地,相比欧洲列强,看起来更“人畜无害”一点。

梁诚说:“我放在心上,有机会了定会提出来。”

梁诚是聪明人,这种事当然要在外交上处理得圆滑一些。

李谕点点头:“咱们可以建议他们将退还的赔款用于教育事业。”

梁诚本来就是想要打通两国之间的教育渠道,听李谕这么说,感觉的确可行。

历史上,要到差不多明后年,梁诚才会正式提及此事,但必然是越早越好。

按照实际情况,当美国决定退还庚子赔款时,清政府已经赔偿了超过半数。

虽然退还的庚子赔款确实做了实事,建设了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着名学校。但钱其实还是咱自己的。

这种事怎么说哪,还是打个比方吧:

小明冲进你家打砸抢,你因为挣扎弄脏了小明的衣服,小明的衣服损失了100块钱。

但是小明却依靠武力与你定下协议,让你赔偿一万元。

后来,当你赔偿了6000元时,找小明讨还。

于是小明说:已经赔给我的6000元我不退了。剩下的4000元,我可以免掉,但只是名义上免掉!这些钱你要打到银行的一个账户,叫做“教育资助”的账户。

所以你还是要把剩下的4000元打到账户上,然后小明还找了律师监督,这些钱只能用来给你交学费,不能挪作他用。

美国所谓的退还庚子赔款,就是这么个道理。

美国一共要了3200多万两赔款,中国已经赔了一多半。所谓的退还,就是剩下没赔的那些不要了,但这些钱中方还是要实打实拿出来,并且按照他们的要求来用,比如教育。

他们早就得到了天大的好处,远超损失。然后借花送佛,免掉剩下的赔款,又卖了个大好人。

这一招外交手段真的很高明很高明,让很多人感觉美国似乎做了天大的好事,为其歌功颂德。

至于其中缘由嘛,大家还是自行判断吧。

总之李谕还是认为,唯一能感谢的就是梁诚这些外交人的智慧与努力。

梁诚本来就是个留美幼童,非常明白办教育的重要性,如果这么多钱能放在教育上,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梁诚兴奋道:“李谕小友说得太好了!你的建议正中我下怀!”

虽然李谕知道梁诚以后肯定能办成,但作为当事人,梁诚心中还是没底的。

来到白宫时,他们先见到了时任美国国务卿约翰·海尹。

这位主可能大家没听过,但他强力主张的“门户开放,利益均沾”政策,各位想必不陌生。

国务卿在美国政坛上一向是个极为重要的位置,至少能排在第五六位的实权位置。

海尹受过严格的大学教育,而且学的是对从政很有用的法学,青年时代一直追随林肯,是他的私人秘书。南北战争时又被授予了上校军衔,此后一直活跃在政坛,是个很成熟的政治家、外交家,此外,他还帮助美国取得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总之在美国历史上的一众国务卿中,是拔尖的。

海尹此时正在与几位高官聊天,见到梁诚后说道:“梁大使,还请稍等,总统先生很快就会有空闲。”

梁诚说:“有劳海尹先生。”

海尹似乎心情很好,闲聊道:“当初贵国的李鸿章大人来过我们美国,我记得他当时可是前拥后簇,仆人不少。怎么先生却不太一样?”

梁诚苦笑道:“现在清国太穷了,哪有钱请什么仆人。”

海尹又说:“当初李鸿章大人还对我们的摩天大厦甚为赞叹,希望也在贵国兴建。”

梁诚继续卖惨道:“国家财政的银子都拿来还赔款了,哪还有钱搞建设?老百姓都苦不堪言,消费能力几乎已经丧失。”

海尹张了张嘴,美国并不希望看到这些,毕竟还要往中国卖商品,他感叹道:“清国支付给美国的赔款,也确实远远超过了美国在义和团事件中受到的实际损失。”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之前李谕已经给梁诚打了预防针,这话再从美国国务卿嘴中说出来,梁诚更加坚信了李谕的判断,有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