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议定军功

一时间没人出来评价。

成国公朱辅这货会打仗不过也没关系了,反正保国公也是那么回事关键时候皇帝没想到别人,非要提朱辅,是不是皇帝觉得成国公这一脉是福星,儿立功,老子也该上战场锻炼锻炼

朱祐樘道“陈锐回调京师之事,暂且不变。至于再派谁去延绥等处,内廷再议。朝议之后,内阁两位阁老,还有兵部尚书,再召英国公前去。”

这意思是,大会结束之后,还有小会。

商议的就不是陈锐该去该留的问题,而是商议一下谁去接掌陈锐手上的部分兵权,再将其调去延绥、宁夏等处防备鞑靼小王子。

第一个议题,就此告一段落。

紧接着就是朱凤封爵的问题。

这件事,朝臣的意见基本是统一的没门

你朱凤做哪门子春秋大梦年纪轻轻去一趟西北,就亲手杀了一个鞑子,说是你所部取得的军功,还不如说是你捡的便宜,如果这都能赐爵,那大明的爵位也太不值钱,是个人就能去混爵了。

这次由户部左侍郎许进出来反对“陛下,朱凤所得之军功,乃总体战略所得,若以起个人功勋定爵,那西北应得爵者不在少数。功勋不得冒领。”

许进其实想说的是,军功不能重复计算。

这次的战功是不小,但具体数字其实还没核算清楚,朝廷派去西北的人才刚出发没两天,到偏头关还需要一些时日,至于偏头关周边的监察御史也都还没发会具体的调查报告。

朱凤充其量只是个参将,甚至连参将都不是,只能算是个游击,官职在总兵官、副总兵之下,其实在这种时候,不论主帅王越的功劳,先论边缘将领的,那就有点不合适。

大臣们也想说。

别以为我们不知道朱凤是靠攀关系才随军的。

其实其没什么大本事。

如果这种人都能得爵,以后靠他独当一面的时候怎么办

朱祐樘道“朱凤是成国公之子,本就是功勋之后,其在为公主献药治病时,便留下忠义之名,此番西北更是独当一面领兵进城毫不畏惧。就算他年轻,以往无所作为,朕要颁赏于他,也是出自他的忠君体国,出自他的实战功勋,而非瞻循,说他是冒功怕也有失公允。”

听许进的话,把朱凤说成是不学无术的小人物,朱祐樘自己都听不下去了。

他的性格是

护短。

当然要不是因为张周,朱祐樘再怎么护短,也护不到朱凤身上。

可现在朱凤就成了皇帝眼中的“自己人”,朕就是要提拔他,你们能怎么着

在场大臣很头疼。

刘健走出来说话道“以朱凤出身,还有其所得之军功,拟定进爵,也并非不可”

这话说出来,令现场很多人侧目。

你刘老头叛变了吗居然顺着皇帝的意思说话

其实刘健也不过是出来说了一句“公道话”,别人看不出来,难道刘健看不出来,其实很多军功本来王越能自己领,是主动让给朱凤的

从刘健的角度来说,王越是否封侯这件事才更要命,如果把王越的部分军功分出来,分到别人身上,有什么不可呢

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说,朱凤是成国公家的二公子,而朱凤的大哥又没儿子,不定以后成国公这爵位就传给朱凤了,人家武勋得爵又没坏了原则,干嘛要强行去反对,还去惹恼皇帝搞那么多君臣不和

朱祐樘听了刘健的话,登时面露欣然之色,他道“刘阁老,你还有何想法,直说。”

其实朱祐樘也知道,刘健肯顺着他的意思说话,必然是有先决条件的。

这么多年君臣相处,套路他也熟悉了。

刘健道“若以朱凤进为伯,那偏关之功勋,当分而论赏,王越之功劳也当另算。”

“呵呵。”

朱祐樘笑了笑。

果然是藏着后招呢。

另算

一个是主帅,一个是手下的将领,难道是把整个军功一块一块分割开,一个一个算完了,剩下没人认领的再给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