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侧重点不同

更何况

经义考的人就是文章,也就是写作文。

除非差别真的很大,不然最后五经文的评分,还是要看阅卷官的喜好。

张周从五经文的考题中,发现了大量程敏政出题的风格,也就是讲治学而不讲治国,偶尔提到治国也是笼统去提什么仁义道德规范,并以此为治国良材之标准看起来就很偏颇。

四书五经的题目。

张周纵观下来,发现其中能涉及到鬻题的,应该没有。

或者说程敏政还没资格。

除非是有人在考试结束之后便诬陷,说有人在考试前,已拿相应的题目去外面传扬有关这是考题,还要正好卡在点子上,出题人是程敏政不可,这对考生分析李东阳和程敏政的行事方式,还有他们在朝的地位,也有很高的要求。

张周这样属于穿越者,等于是带着历史人物总结过来的人,对李东阳和程敏政分析起来是很容易的。

可贡院里多数的考生,都属于“当局者迷”,在普通人眼中,李东阳是阁老,程敏政还是翰林学士,凭什么就认为有些题目是阁老能出的,而不是翰林学士能出的甚至多数人在心中对于这两位主考官的推崇程度,程敏政还要居上。

但就怕

有心人。

那些熟悉朝中政治格局的人,一旦在考试中遇挫,比如说像历史上弘治十二年考试中,遇到“四子造诣”这种难比登天的题目,他们才会想到题目肯定是程敏政这货出的,愤怒之下,再联想到朝廷格局,知道程敏政受打压,然后脏水才能泼得出去。

当然也要靠有张牙舞爪的人拉仇恨

就比如说徐经和唐寅这两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书生。

但张周所面对的现实,是历史上弘治十二年会试题目的坑,已经被他填上了。

四子造诣的考题是不可能再出了,但谁知道程敏政会不会在第三场考策问时,尤其是经史策中,再卖弄他的才学,来一道让全场考生吐血的考题

第一天。

张周连墨都没研,他也不着急,题目看过,文章在心中已有腹稿,也无须直接在考卷上作答,该有草稿还是要有的。

其实科举考试,就算没草稿,也没人会管,这毕竟是写文章,不是做算术题非要有演算公式不可,尤其是乡试之前的各级考试,有那自信的人直接往卷子上作答的比比皆是。

这年头的读书人练的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的还以此为卖弄才学的方式呢。

张周不需要去卖弄什么。

踏踏实实把会试考完,不管取不取,反正会试结束了他有官当就行。

“真香啊”

入夜之后,有考生还在点着蜡烛作答。

而张周则已经在用红罗炭烤熏肉吃了熏肉还是尚膳监的手艺烤到半截那四散出来的香气,就让周围考生考试心思大打折扣。

虽然都是考生。

但心思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