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6 章 各行祖师倒计时

刘邦亦是点点头,他未发迹前也靠过吕后嫁妆,但那是夫妻家事,女子财产谁要你来指指点点

没事就努力多赚钱

所以理学家们做了以下行为

1鼓励女子用部分或全部妆奁捐助夫家,这是妇人美德。

2明确宗族核心制度长幼有序,男尊女卑

3赋予妇女新的重要角色,如主持家中事务,掌握府中财务处理庶事,定下男主外女主内的铁律如王熙凤

第二条衍生的意义比较多,如宗族不得分割祖业,反对兄弟均分制和女子继承权,因为这些制度威胁到了宗庙祭祀和传宗接代等等;

总之一句话把钱财留在父族

宋民间

天幕此言一出,天下立马哗然,有民众疑惑朝廷不可能这样做吧

前不久他们范县令还断了一段继承案例,还非常生气做父亲的分配不公呢,怎么会指染女子财产

其他人闻言亦是答道“极是极是,那郑应辰有3000千亩田地,11座仓库。

只分给两个女儿各130亩田产和1座仓库,其余财产归养子继承。”

街上行人见有八卦可说,连忙围了起来,道出自己听到的消息。

姓郑的太过吝啬,按其他郡习惯,都是女儿分兄弟一半钱财呢。

郑老头真是心狠,一点都不心疼女儿。”

一中年男子接过话“那养子还嫌不足,竟想把家业全吞入腹。

难怪范县令判他杖刑一百,并戴镣铐示众,活该”

一行人讨论得火热,把天幕都丢到脑后。

到南宋后期,理学家向寡妇提出更进一步要求

不改嫁为夫守节,赡养公婆孩子,侍奉夫家不得回归娘家,并且嫁妆与夫家共享。

但民众表示你谁啊我们为什么要听你的

社会并不认同他们的话,所以他们的安利卖得并不好。

但无论是范仲淹提倡的家族共同体,还是程颐强调的男尊女卑地位,或者朱熹赞同的女子捐嫁妆给夫家。

但他们留下了意识形态上的基础,给后朝了极大的发展便利

太平公主气得大骂,自己不努力就盯着女子手中的仨瓜俩枣,还要不要脸

她气得很了,转身摇晃着母亲的手臂撒娇“母亲,快想想办法,别让大唐也变成这样”

武则天宠溺地摸了摸她头,点头应承“好好好,听太平的,大唐不变坏只变好”

见母亲应允,太平公主才开心地听天幕讲述。

而武则天则望着天幕陷入沉思没想到后世女子竟沦陷至此,难道女子真的无出路只能被迫受打压

不,不会,向来自强的她不认女人天生处于卑位,若女子真的天生位卑,那她女皇身份怎么来的

到元朝时游牧民族入驻华夏,他们实行的是继婚制度,即儿子可以继承父亲妻子,或是兄弟妻子。

因为游牧民族生活方式与中原截然不同,他们四处放牧居所不定,所以娶媳妇要花一大笔钱买断女子与娘家关系,因此女子被视为牧民财产。

元入中原后开始推行继婚制,以此保证士兵来源和财产税收。

但是汉人不愿意继婚啊

于是元朝对继婚年龄、婚姻等做出限制,如家中无适龄男子寡妇可以再嫁嫁妆好像不能带走,不确定,要是女子不愿呢

天幕贴出两个巨大的墨字守节

只要你守节就完美解决习俗不相融的问题,只要你守节朝廷会保护你,士大夫赞美你

而女子呢

收获一座贞节牌坊

这就是重男轻女最严重的时候,夫家给出一笔聘礼,从人沦落到高级货物,买断她今后人生

李世民忍不住叫屈“宋朝道德很好吗不见得呀”

他们哪来的脸骂汉唐

宋儒不是复兴儒学吗

他们怎么不看看儒家经典礼记

上面可是记载了,新妇持有个人财产并可在走出婚姻时随身带走。

你们咋不遵礼仪制度

唐太宗表示他不理解,并对大宋极为震撼

他侧脸对长孙皇后道“朕心烦大唐世家借婚嫁转财产之举,但朕也无打压女子之意,而是想压制世俗规矩,没想到宋倒对弱女子下手。”

实在不行以他下诏规定聘礼全交给新妇,将其称为嫁妆的一部分,看谁还兴重聘巨额嫁妆

不得不说父子同心,李世民没这么干,但他儿子李治可是下过聘礼归新妇,作为嫁妆的诏书,遏制风气的同时又让女子得利。

到了明朝时,咱们的朱重八天赋异禀,继承糟粕去精华全面发扬理学女子贞节观。

大明初立就下诏年轻寡妇守节二十年以上者,不仅可以获得朝廷旌表,其全家还能免除徭役赋税。

免除徭役赋税,多让人心动的利益,于是仅明朝一朝,史书上的贞节烈女传就达三千多篇,夫死妻殉死,未婚夫早死女子为不改嫁,甘愿截发毁容、宁丢性命不愿失节等等之举;

这些举动朝廷士大夫对她们大肆赞扬,表彰,必须表彰,不仅朝廷士大夫表彰,就连老天爷也要进行表彰

这是感动华夏伟大人物

没见着节妇死后身有白气缕缕,至夜消散,远山更有鸣声彻响三昼夜,此乃天地为之感动也

天幕语气像把刀确定白气不是怨气鸣响不是骂娘

刘彻从鼻腔里冷哼一声,语气讥讽“酸儒”

汉家追奉有过生育的妇人,鼓励女子再嫁,在他们看来有婚女子是有福气之人。

至于丈夫去世那是因为他承不福气,所以丧命

文帝之母原为魏豹夫人,最后晋升为国母。

他母亲王夫人,以再嫁之身入宫生下他难道没福气

看看仲卿去病成就,不就说明再嫁妇人乃是有福之人,宋倒好,竟然压制妇人不嫁,荒唐

到了大清甚至演变为搭台死节对妇人要节烈,不准再婚,法律鼓励妇人在丈夫死后自杀殉夫。

妇人自杀时,父母兄弟会搭高台,悬好绳索并设祭妇人,当父母公婆对台下下拜后,妇人上台自缢,待她气尽,鼓声大吹唢呐大响,这是喜事啊

贞节牌坊到手喽

秦始皇aaaa刘彻aaaa李世民aaaa朱元璋猛地拍桌,大怒“丧心病狂”

逼迫女儿儿媳自缢是人伦之事野兽尚有舔犊心,而后人竟愚昧之此,可还有良心在

天幕道出的搭台节死,让历代苍生失了声,如此无道之事竟被写入法律

后朝是何等人间地狱

所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成了世俗对女子苛刻要求,贞节高于一切,女子贞节

乃世俗典范,是世道、人心代表,贞节越多,人心越好

所以人心多好就看它贞节牌坊有多少,那明清牌坊有多少呢

仅明一朝约三万五千多座,徽州是接牌坊者最多地区,仅歙县一县,嗯,自己看数据吧

望着天幕浮出的数据,刘娥只觉当头一棒血气上涌,忍不住一掌打在桌上大怒粗鄙毫无礼仪之法,那明清竟然肯承纳

仅歙县一县得到的贞节牌坊为

唐代2人、宋代5人、元代21人、明代710人、清代7098人。

刘娥面色平静,语气凉凉地扫过殿内群臣“看来尔等对哀家临朝称制很有意见”

否则怎么会处处限制女子权利

是为了防止再出现个她

殿内群臣低头苦笑谁敢

太后出身微贱,群臣曾反对先皇立她为后,可谁压得住她

至于后人压制女子之事,后朝作为与他们何干

朱元璋大怒,更怒,怒半晌没用,他为自己辩解民间守节者甚多,他下守节诏令是为稳住大明国统

再则世人皆崇李学文,奉理学为上,他想要正人心、厚风俗、敦教化只能宣扬理学风俗

而躲在柱子后的朱棣撇嘴借口,都是借口。

平日不觉,经天幕点出后,他发现女子要裹足丧失做活能力,要守节侍奉夫家,她们怎么生活得下去

想到此朱棣浑身一个激灵,谢天谢地幸好他不是女子

总结说下宋宗族大成对女子要求变得苛刻,并剥夺女子经济独立,世俗未改但意识形成;

到元时期与继婚制度相融合,为平衡蒙汉关系,元朝廷与士大夫各退一步,对继婚要求做了限制,女子符合继婚要求者,可以受节。

然后明朝将受节与免赋税挂钩,把女子受守与家族利益连在一起,从此贞节牌坊制度彻底形成。

现在我们骂宋明骂得凶,是因为现代道德、风俗皆由宋而起,经元明清强化后成为习俗,直到现在仍有残余。

如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民当家作主,要爱国爱家,以中国为己任

必须生儿子宗族有权对族人财产进行分配权,没有儿子会受欺负,也保不住家里财产。

重男轻女女子一旦出嫁就不能再回娘家要守节,所以养女是个亏本生意,随便养养长大泼水。

女子主家中事务参见宋儒建议;

某些地方父权仍压民权如现代美国研究员夫妻被父亲砍头,对方称他是在实行父亲权利,所以他没错不犯法。

这仅仅是女子受压迫过程,放弃对外竞争力、思想趋于保守在宋更是有迹可循,或许二程朱熹本意不是如此,但他们的徒子徒孙会神化跟孔子一样,把他们架在神坛上供着,转身扭曲他们的经义,把它变为儒家20版本,成为固化儒家群体利益的新工具

秦始皇讶然地瞪大了眼,等等,在后世眼中贞节牌坊守节

那除守节外呢

他赐巴清贞节牌坊,是赞扬她创立家业捐财为国,于是赐贞节表彰她本人。

在他看来有能力者方能得贞节牌坊,结果贞节牌坊演变到后世,就变成夫家受益妇人受苦了

朱熹等人不能理解后人愤慨从何而来,他们不认为女子是家中附庸,没有权力支

配家产。

在儒家描绘中,家是夫妻共同体,男女都应为家庭、宗族做出牺牲让步。

男子要作为家中栋梁支撑家族,专心对外建功立业。

女子做新妇时当专心侍奉夫家,待年长时自然能掌握家中事务管理家里财产。

有何不对

但天幕最后一段话让他们很难受,自己学说被篡改,他们即使知晓也无力改变。

因为那时他们,已经死了

天幕感叹但儒家的道德还是存于士大夫心中,但气节者在一次次对抗中消失不见,剩下的儒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把气节道德滑坡速度跟衍圣公有一拼

什么

天幕的话犹如巨石砸在士人耳旁,这话是何意

他儒家自有气节,何时滑坡过并且此与衍圣公又有何关系

孔子后人一贯受到历朝优待,虽然出过优秀人物,但地位过高其违法自然增多。

但自元钦点的孔思晦冒孔家血统继承衍圣公后,违法都是小问题,关键是人家彻底坐实孔府门联之说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秦始皇刘彻正不解其意时,就听到空中响起嘹亮的女声蒙人来了唱元歌,满人来了唱清歌,唱不尽满眼的好风景,好日子天天都在孔府过

看得刘彻等人眼皮猛跳,什么叫言语犀利,这就叫言语犀利,为了嘲讽孔家,还特意准备乐曲,后人你真的好贴心哟

简单讲孔府态度谁当皇帝我尊谁,反正只要给我荣华富贵,我立马下跪

偏偏这货又是历代皇帝抬上

来的儒家符号,自己养的文教符号当然是敬着他、宠着他喽

你说是吧朱重八

某年,曲阜知县孔希文境内水患不报,刑部要依法处置,朱重八捏着鼻子那里是孔家世职,是先圣之后人之所,司法不能一处即之。

某年,还是熟悉的孔希文,他向朝廷推荐岁贡儒学生员,结果礼部一考狗屁不通。

按制县令当被问责,咱们的朱重八还是捏着鼻子孔希文圣人之后,勿问。

啧啧,孔家势力大到能压制皇权了

朱重八你的大逃杀游戏咋不开启呢

是怕了还是上演霸道帝王的掌心宠

天幕展出汉朝帝王掌心宠、隋唐帝王掌心宠、宋朝帝王真情爱的封面,看得一众帝王脸色铁青,那是明朝的爱,与他们何关

他们不爱儒家除宋朝外

孔子第四十五代世孙,第一任衍圣公孔宗愿听到天幕如此利评孔府,牙齿几乎要出了血,他转过身看向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的孔府,一把扯过头巾,摇摇晃晃地入府跪在孔子牌位前孔家后人不孝,让人后蒙羞啊

而平日被欺圧的民众及孔氏族人却悄悄地转过了身,怕自己笑声太大引来祸事。

朕不是,朕没怕

朱元璋阴沉着脸下意识地往腰间摸去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手却扑了个空他没有佩剑

他收回手,脸色晦暗地望着天幕宋衍圣公在靖康之役后,跟随宋高宗到了南方衢州,宋亡后南宗更是声明不继衍圣公爵位,并制定祖训遵制典,不得觊觎北宗衍圣公之职。

所以朝廷封的衍圣公是北宗之后,如今天天幕点破北宗乃是伪圣,想要撤掉衍圣公爵位很简单。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天下士大夫有几个忠明的

天幕来了一句顺口溜投胎技术哪家强山东曲阜找孔家

看看,孔家世袭山东官职,推行的儒生才问狗屁不通,说好的儒家符号呢

儒家形象代言人这么容易得吗

我报名行不行

我保证不修降表,尽心尽力做好儒家代言人,坚决贯彻甲方要求忠君爱国

绝对不让后人有机会说铁骨铮铮教人忠,世修降表衍圣公的嘲讽话

本人团员在役,思想纯正,熟读马克思哲学,在此本人发誓我不会向大清上献初进表文,也不会真诚上表上剃头奏稿,更不会把祖宗孔子也剃个辫子头

天幕嘲讽语气拉满我好歹会画个帽子上去,遮羞嘛

董仲舒望着圆头鼠尾的圣师像,脑海轰的一声咋响明清孔后人,老夫跟你拼了

孔子野人像激得天下人一度失声,李世民怔怔地望着圣像,面露不可置信怎会如此假的吧

当初孔子认为管仲无君子之义,但赞他攘夷之举,更言无管仲,吾其被披发左衽矣

没有管仲,他们只能披发左衽做野人。

孔子在世时行右衽,没想到他去世后连披发都不能,只留下一根老鼠尾巴

房玄龄眼神发直,嘴唇抽搐半晌道不出半句话来,若说天幕降临也未让他失态半分,而孔子圣像则完全颠覆他的认识。

他们怎么敢啊

你靠孔子享得富贵,那就该承起儒家之责,但他们做了什么呢

儒家经义被孔子伪后砸了个彻底从此谁敢再言封孔氏后人为爵

而秦始皇则是眼神微妙地看向儒家博士,几息之后就见他气息一抽,人直直地倒了下去,看得一旁的墨子都忍不住心中感叹惨,真是太惨了

幸好他墨家经义明确,教义完整,不使人钻了空子。

秦始皇扫过一脸戚戚的墨子,挥挥手让人带下去诊治,待儒家博士身影消失后,他才把目光投向天幕没想到后世孔家没半点孔子节义,所作所为让人大开眼界

天幕还在卖力地自我推销本人也不会吹吹打打迎大英帝国爱德华七世照片入孔府,不会供奉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画像,更不会无视民族苦难在小日子跟前弯腰准备投降。

我想我好歹比衍圣公多二两骨气吧

至少见到小日子的时候,会送上两颗手榴弹表示敬意

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嘛,这是孔夫子说的,谁反对

司马光等人看到天幕贴出的对联,忍不住两眼翻白倒了下去

上联昨降元蒙,今降满清,何足道哉。方明白善劝进家有余庆。

下联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全都忘了。只记得识时务者为俊杰。

横批世修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