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6 章 各行祖师倒计时

他们要重修道德人伦,也就是三纲五常

所以我们现在的道德观、习俗大多始起北宋,同时这也是为何宋儒不喜欢汉唐的原因,在他们看来汉唐风靡行事,皆以武乱国以至国威沦丧,破坏礼仪秩序让天下大乱。

到南宋时还有了唐源于夷狄,作风失礼之举很正常的说法朱熹说的,到后来更是指斥汉唐两朝是臭汉汗脏唐糖朱熹徒子徒孙说的

“砰砰”汉唐两朝从皇宫到大街小巷,无数人拿起手中物件就往地上砸“欺人太甚”

刘邦aaaa刘恒aaaa刘启aaaa刘彻aaaa刘秀aaaa刘备怒火中烧,烧宋成灰,然后再抬脚往上踩两脚

刘彻把腰间佩剑抽出又合上,反复数次才勉强压住心中火气,好气

汉家行大复仇之念,如今有人侮辱大汉,他却拿对方无任何办法,好气

刘彻捏紧了剑柄,原地转动一圈,鼓起脸对天幕骂了句“泥土之国,不堪一击呸”

李世民同样如此,掀翻案桌后往前冲出几步,对天大骂“你是个什么玩意”

然后秦始皇看着天幕闪过的弹幕再次陷入了沉默

鼓脸猪猪你就是泥做的国,不堪一击

扑腾二凤你上不得台面

嗯,名称就很别致秦始皇反正丢人的不是朕

为了避免道德沦丧,三纲五常损失,所以北宋大兴教化之道,仅兴动就来了三次

1宋仁宗时期范仲淹主持庆历兴学;

2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主持熙宁兴学;

3宋徽宗时期蔡京主导崇宁兴学;

三次兴学让儒家道统四起,圣人言正式走向平民,开启真正的取士不问家世

道统大兴啊

天幕列出宋文教功绩,成功转移民间怒火,纷纷喜笑颜开朝廷还要兴文教,家里娃能入学读书了

而宋朝皇帝为表示对儒家看重,宋真宗追封孔子为玄圣文宜王;四年后又追封为至圣文宣王,到宋仁宗时期孔子后人更得了个现在还骂的衍圣公名头

刘启赶紧探头什么叫衍圣公他为何被骂

后人你快说

只要能看宋朝笑话,他就开心

谁让宋骂他汉家是臭汗至于朝中大臣意见

他朝堂上有几个儒家况且他是天子,天子会管臣心情

同时各类学校不

断开始出现,除了有诸王宫学、宗学外,官学还有国子监,同时国子监又分为七门学院广文馆、四门学、小学、国子学、太学、武学、律学;

而地方上又分为军学、府学、州学、

监学及县学;

至于专科学校如医学、算学、书学、画学,就挂于太医局、太史局及书画局等各机构部门。

跟宋之前学者爱隐居相比,宋朝儒家更喜欢创办书院或学堂,一为宣扬自己学说,而教化众生行儒家道义。

经官府和儒家努力,两宋仅书院就近700所,其中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睢阳书院和白鹿洞书院被称为宋朝四大书院。

不仅官学盛行书院大兴,民间家塾、村塾、义学、舍馆、乡学、书社、寺院庙学等私学亦是如春雨出笋连绵不断,每一里巷就有一二所学社。

在宋朝只要你有一颗想入学的心,你就能触到圣贤书,家贫父兄不能教者,宋廷给予学习救济,就读资善堂学习

天幕展出一张对比表,李世民看清后顿时黑了脸朕大唐太脏,不配与宋朝相比。

后人把对比给朕撤下

他的心声没有传到天幕上,天幕仍是继续讲述

唐朝盛行时诸馆及州县学六万三千七十人,而北宋末年全国官学学生总数已达21万余员,此统计不包含私塾学子,宋朝学校,学校规模、培养士子数量是历朝之最

朱元璋不满地哼哼,论文教之道他大明不输大宋。

要他看宋朝就是官太多,养不起那么多人。

他在椅子上换了坐姿,侧头对大儿畅述自己看法“读书人读了书就想当官,宋地狭小哪里能养那么多读书人朝中哪有那么多官让他们做”

但是朝廷不给读书人功名,他们就敢投敌叛国

宋仁宗当政时,张元和吴昊两个落榜生不就投了西夏

朱元璋自豪地对大儿道aaadquo咱大明地方大,所以不怕读书人多,只恨他们太少,这就是国大好处。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如果地小就要控制读书人数量,否则多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读书人,对大明没好处

宋士子虽多,但也有致命弊端,他们的儒家学说全部都是内省修道德,修仁义,对外态度呢

网友其中一项说得对,宋把对外竞争给丢了个干净

汉唐时期学子是我要立功,我要收取关山十五州做个万户侯;

而宋朝则是开启内省,要修身、要仁义,对人的行为举止大力提倡,如同镜花缘中的君子国,性格谦和忍让不好斗。

如给马儿进行人种配种太过残忍,所以我们就不配种了,这就是仁义之举

天幕语气疑惑不仅不给马儿配种还不给马蹄上马蹄铁,这就是他们表达仁义方式

刘彻抱臂冷笑仁义被宋吃了呗

李世民臂冷笑仁义被宋吃了呗

宋是谁有仁义之朝,连马都感受到他们仁义,他们汉唐哪敢与之争锋

惹不起惹不起

虽然仁义表达的地方不对,但儒家士大夫于国事上是非常有当家作主的精神的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

苏轼夫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

王安石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

欧阳修圣人忧以天下,乐以天下

赵谱吾本书生,偶逢昌运,受宠喻分,固当以身许国

罗从彦立朝之士,当爱君如爱父,爱国如爱家,爱民如爱子。

这种仕以行道、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体现在改革激烈派和保守派身上。

具体表现在他们都有通变除弊,改革兴国之愿,争相向世人展示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豪言壮语,但是

天幕语气相当疑惑但你们改革结果咋跟说辞不对呀

就跟写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悯农作者,不仅没悯农反而是个贪官一样,货不对板啊

天幕上贴出一张茫然无措的光头,上面标着几字你们修的哪门子内王外圣仁义道德

范仲淹aaaa苏轼aaaa王安石等人,脸色逐渐涨红后人言下之意不就在暗指朝廷党派之争

王安石最为执拗,重重地一甩官袍“治国经略岂是一蹴而就天幕未免太过苛刻”

苏轼小声嘀咕别忘了那场耻辱”

王安石顿时沉默朝廷还是改革失败了啊

到了南宋中期思想更加趋于内卷,南宋有陆九渊为首的象山学派,也就是王阳明心学前身,以朱熹为首的闽学派,和以吕祖谦为代表的婺学派,最后是孔家店之朱熹理学成功上线。

为什么

因为他的理学符合当下国情啊

不等众人反应,天幕极快地道出后语

我们讲理学是程朱理学,程朱理学起源于北宋五子二程、周敦颐、邵雍、张载,到南宋时期朱

熹集儒、佛道大成形成理学。

周敦颐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男女万物,指明理学发展方向;

邵雍把万物象数化,理出天理和人欲,构出人与自然的框架;

张载天地万物我本身,为理学内王和外圣之基。

即对内进行个人修养提升道德,文化修养,对外为政以德,就是广施仁政,即外王;

二程兄弟则把天理三纲五常提炼为理学本体。

最后朱熹集大成构起完整而有严密的自然观、认识论、人性论的思想体系程朱理学

周敦颐aaaa邵雍迷惑吾跟张载二程有何关系

怎么突然成谱了

大成的理是什么呢

它是宇宙万物之本,是世间的人伦理秩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天理的表现,人们遵守三纲五常就能让社会安定和平。

要达到理,我们要格物致知,那怎么格物呢

万物皆可格物

换成现代化讲如草丛,此草丛属于哪类科目生长环境及它的规律。

了解草丛基本信息后,再上升到类似理解你从草丛里领悟到什么

本作者南漳提醒您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领悟到的知识就是致知

朱熹静静地听着天幕解述他的学说,有误之处他略过不听,不是不想辩解,而是他知晓一旦他离世,后人就会曲解他讲义,论他话中之意,就跟注疏圣师之言一样。

他望着远处苍山,理学好吗

定然是好的,否则也不会变为官学。

理学对君王有正君心标准,要君主内心存德,克除不良欲望,就能治理好国家。

同时再将正君心守则推及朝廷百官,朝中俱是君子,大宋上下行王道之治,天下就能变得安宁。

可惜依天幕语气来推测,理学怕是不尽如人意。

换到道德境界该怎么达到致知水平呢

首先进行道德修养,做到诚意,然后进阶正心,最后修身,当自己身心修炼好后,就可以齐家,家平定后就能治国,最后若身处国祚危难之间,还可以发动最大儒家技能平天下。

如果换成修仙中的等级,那就是筑基诚意先天正心金丹修身元婴齐家化神治国大乘飞升平天下

天幕语气突然一变里能飞升上界的少,儒家能达到平天下的目标几乎没有

有的只是沦为统治工具

朱熹眼皮一颤来了

程朱理学的学说种种,受统治者欢迎的就是理即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臣子要对君忠诚,子女要绝对孝顺,妻子要对丈夫有节

五常仁、义、理、智、信

朱熹认为真正掌握天理,恪守三纲拥有五常之人,他一定就有恻隐之心,行为能恭敬、知羞耻、辨认是非、守忠信的儒家君子

天幕语气迟疑很理想化的三纲五常

但当时统治者不觉得理想化,把理学定下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尊卑关系拧出来强化一下,就是维护皇室的好工具。

你说朱熹讲不是这个意思

可是朱子语录说了尊卑大小不能犯以下犯上者当加罪论之。

这可是你亲口说的

所以能理解理学在南宋、元朝为什么能受欢迎了对吧

董仲舒眉头紧紧拧起圣师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要求君臣各行其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孟子再一步衍生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做人准则。也就是;仁、义、智、礼、信五常之始。

而他为论天人感应,借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定下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之说。

但绝对没有把臣子妻打落在贱位上

臣子本就劣势,再抬高君主地位,那臣还是臣吗

后世儒者糊涂啊

理学中的说辞如存天理,灭人性、饿死事小,失节是大等特别受欢迎。

但抑制土地兼并、废除重税、提倡官吏风气等语言,就不那么受统治者以外的人欢迎了

看到后世注出的饿死事小,失节是大的注释,程颐怒气上涌,忍不住冲天幕高声嘶喊“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娶妻若是以义娶妻,那么君子就失了气节。

老夫说士人气节之事,观关妇人何事”

当时有学生问有孤孀贫穷无依者,能否再嫁

时下流行厚嫁之风,寡妇再嫁往往会吸引许多无利之徒,那些无利之徒以财娶妻不就丧失了君子节气

所以他才说出饿死事小,失节事极大。

没想到后世竟如此胡编乱造。

他的心声化为弹幕,闪过吴晓思眼前饿死事小,失节是大不是那个意思

吴晓思一撩眼皮所以呢

即使饿死事小失节是大有其他含义,但世俗听吗

就好像存天理,灭人性原话是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翻译过来就是正常吃饭叫天理;吃山珍海味铺张浪费叫不良人欲。

夫妻一对叫天理;三妻四妾放纵欲望,这叫不良人欲。

想要达到理道德就要克己去除不良欲望。

但是士子世俗他们听吗

不会,他们只会拿出证据告诉世人程子、朱子说过,甚至做过这件事

一席话堵得天下士子哑口无言,他们现在所做的不就是注释儒家经文

但注释经文自古有之,孔夫子曾言我注六经,他们效仿圣师有什么错

世间再好的思想,经过世俗认同后它就变成了真理,哪怕真理并不是最初的思想。

就拿饿死事小失节来讲,这句话通常形容女子贞节重要性。

南宋以前大部分女子没有政治权利和家族决定权利,她们能拥有的就是一份嫁妆。

在某些年代女子还能继承父母遗产,如唐朝、宋朝。

宋以前的嫁妆大多由珠宝、动产与贴身奴仆组成,正常时候这份嫁妆由她自行支配。

宋朝初期律法规定女子可将财产转给他人。

如一位寡妇进入二次婚姻时,她可以决定把财产送给他人继子女,老奴等等;

但是宋朝实行厚嫁之风,女子无巨额嫁妆是嫁不了高门大户,只能静养闺中。

所以嫁女对父母而言是件沉重的事,如苏辙嫁女要卖地才能凑齐嫁妆

苏辙非常尴尬,现在全天下的都知道他嫁不起女儿了

是谁流传于后世的

难道是他哥哥苏轼

哥,你害我

同时宋朝女子除了嫁妆外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父母有心的情况下,还能继承三分之一的家产,一旦丈夫去世,她们可以带着嫁妆自行改嫁,若她们决定守节就能获得丈夫财产。

理论上女子获得的财产并不少,能保证她在世间存活,但她们获得财产的方式及数额,妨碍到了宋朝新的社会单位宗族

宋朝没有了门阀世家,但出现了儒家特色宗法

这类宗法不是国家宗法,而是家庭宗法,即父系五服以内的亲属合为宗族,以大家族为传承的宗族。

理学的兴起开始限制女子财产来源,并宣扬财产留在宗族的做法。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宋朝的社会单位由宗族组成,他们给予族长劝训权力,教化族人知耻守节、重义轻利、宽容忍让、与人为善的儒家道德教化法,在理学家看来女子财产过多,不利于宗族发展及儒家教化

1妇女有财不会顺从丈夫。

2妇女财产分得太开不利家庭稳定;

3女子带家中财产入他人宗族,这是不义做法;

4寡妇改嫁让财产权变得容易,让许多人生出娶寡妇得嫁妆的做法

吕后嗤笑“男儿无种,自身不行就打女子主意,简直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