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6 章 (内容有修改)

李世民期望天幕能多将妇人护养,可惜他的愿望落了空,天幕仍是按着自己的意志行动而长孙皇后的长子李承乾为何要自毁人生,主要因为几点

1足疾让身体变得残缺,心理滋生自卑。

2唐太宗偏宠四子李泰,过于抬高其政治地位。

3李承乾自幼顺遂难以排解重压,又逢东宫师长谏言犀利尖刻,重压下逆反心理激起。

4长孙皇后去世,感情无处寄托

秦始皇非常认真地听着天幕讲解唐太子,毕竟他们仨的继承人中途蹦折,其缘由当值得重视。

抬眼扫过殿下挺拔的亲儿扶苏,在看清唐太子崩折缘由时,他眉头紧蹙除去第一条,其它二条他表示非常不解。

唐太宗偏爱其他皇子,难

道很奇怪

他父亲从质子到太子,再到秦王,难道是受昭襄王喜爱才得到皇位的吗

是靠自己拉拢吕不韦,经其它势力进入众人视野,最终成为秦王的啊

排解重压

大争之世,上至帝王下至黎民,谁能活得畅快

从小在白眼谩骂中长大的秦始皇非常不解论感情寄托,谁能比过万里江山

李承乾的足疾是因何造成,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

贞观九年李承乾生病,到贞观十年时就有记载太子足疾,行走艰难。

所以贞观十年,是唐太子李承乾人生的分水岭

天幕语气不确定,连声音都变得飘忽起来现代怀疑李承乾有痛风症状,痛风严重时都会导致关节残伤,而高血压又是痛风的并发症之一。

按照唐朝皇帝的疾病症状来看,李氏家族应该有遗传性高血压。

对于天骄之子的李承乾来讲,足疾是改变他人生最大的因素。

所以李承乾的性格跟大唐税收一样,前后差异非常大

李世民抢过史官的笔纸,颤着手想要记下承乾病状,却写不出字形,望着纸上泅成一片的黑墨,泪又涌了出来,哽咽道“朕为何不将承乾的病程记录在史

或许后人能据病案,拿出治疗药方,而不是像现在被天幕一带而过。

他抬手抹泪,勉强止住悲意,死死地盯着高血压二字,咬牙问群臣高血压到底是何意

高涨的血然后用力按压

不对,长孙无忌摇头反驳“血乃人体精液,岂可高压

在则陛下太子为天潢贵胄,谁敢压其贵体

见众卿商讨不出个所以然,李世民急了,抬头直接问天幕“请问神迹,承乾发疾的遗传病如何治”

房玄龄听到陛下不避忌讳,他们亦是抬头相问“请问神迹,唐太子疾病如何治高血压是何疾病”

或许是心诚则灵,他们的疑惑化为弹幕,从陈雪眼前飘过李氏遗传病是什么该怎么治疗

正在讲解的陈雪语顿,她怎么知道

谁那么无聊问这些专业问题

她又不是专业医学博士,还懂痛风高血压

于是她干脆地略过此问,继续按正常流程讲述李承乾优秀吗

唐太宗即位后,立八岁的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史书称其聪敏,丰姿峻嶷,性格仁孝纯深。

在贞观十年前,唐太宗及大臣对他都是满意的,贞观四年唐太宗下令尚书省事务先奏李承乾,大事不能决断者,再行找他。

到贞观九年令太子在东宫处平庶务,要他知军国事,锻炼他的政治能力。

从12岁听诉到17岁决断政事,李承乾的能力,让唐太宗侍臣嘚瑟朕让太子写国事大体,谁知他写了二张,颇有论见,深得治国经要

天幕上闪出一张耶耶超自豪的图像,图像四周闪着五彩光亮,刺得众人忍不住眯眼抱怨后人又戏耍唐太宗了

李世民眉头紧皱,龙凤猪太子皆翻车的谶语时时回旋在他心上。

汉评结束后,他与诸臣猜测许久,也不敢确认承乾因何翻车

难道承乾想要日早登位,举兵逼宫谋夺皇位

不可能

逼宫猜测一出,但被他否认,承乾与他父子感情深厚,他年岁不长,又是他嫡子,是再正统不过的皇位继承人,岂会逼宫朕

那是为什么呢

难道是后人戏耍朕

但天幕并没有嬉笑他,仍是正经地讲述唐太宗对李承乾是冀于厚望,那么对嫡次子则是宠爱。

李泰天资聪颖,又是嫡出老二,或许又有同为老二移情作用,反正唐太宗对李泰地态度,像个毫无理智的溺爱父亲。

贞观二年,九岁的李泰改封越王,并受封扬州、越州都督,封地多达22州。

而同时期封王的李恪只有八州可怜的家伙。

从贞观五年到八年,李泰身上的官职不断扩大,最后更是领雍州牧。

雍州牧指京兆府,相当大唐长安在他的管辖范围内,所以他也是掌管西京长安的长官

天幕语气带上了几分调侃如果为李泰建档,在任职位那栏,高低要写二档才能将官名填完。

贞观十年按唐律诸皇子当去封地,但唐太宗表示青雀李泰体弱,去什么封地

不去

而与李泰同年封王的李恪伸头耶耶,我能不去封地没

唐太宗呵呵走吧你

秦始皇看着刺史、督相等一连串的官职名称,脑海里只浮出四字礼秩逾制

他微微疑惑难道唐太宗要让嫡次子代替唐大子

若无换立太子之意,那唐太宗此举便是溺爱成害。

况且他目光移到唐皇子嗣李格上此子沦为李泰陪衬,真甘心久居人下

天幕深深叹口气唐太宗溺爱李泰到何种程度

听信谗言认

为朝中重臣对李泰不尊重,立马召房玄龄等人质问,结果又不得不在魏征据理力争下,承认自己因私忘公。

然后他又还想想让李泰入住东宫之西的武德殿

闭眼的魏征再也忍不住,高呼“陛下,臣要谏言”

李世民见他诤诤神色,不由脸皮一抽朕不想听。

他不愿听但魏征仍要直谏昔日武德殿为刺王李元吉住所,且陛下即位时在此殿听政,陛下是要太子与四皇子相争吗”

难道陛下要再次上演谋夺之变

话刚落音满殿寂静,魏徵话外音李世民怎么不懂,只是天幕讲是未来的李世民,现在的他又怎么知晓当时的自己想法

且朕宠爱青雀李泰,只是想让他过得好些,并无动摇承乾根基之意。

李承乾有崇贤馆,唐太宗贞观十二年就令李泰别置文学馆。

李承乾命颜师古注汉书,贞观十二年,李泰着人修撰括地志上呈唐太宗。

李承乾足疾难以行走,李泰腰腹肿大,唐太宗就准许他乘坐小轿到朝会。

很难形容唐太宗宠爱李泰的行为,特别是贞观十年后李泰的宠爱,似乎掐着李承乾的出格放纵的时间。

贞观十二年,李承乾多打猎废弃经文。

结果被太子左庶于志宁撰谏苑书谏。

到贞观十四年,李承乾在自毁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宠幸太常乐童,见对方长得美善歌舞,为其取名称心。

唐太宗知道后,大怒杀了此童,最后被李承乾认定李泰告密,深恨之。

称心死后,李承乾痛悼不已,在东宫建造衣冢坟,他在坟前徘徊流涕以申哀悼。

甚至彻底放飞自我,学起胡人打扮,设穹庐在东宫牧羊,模拟自己是死去的突厥可汗,该举办何种葬礼

嗯刘彻不解,都是从太子过来的皇帝,刘彻倒能理解唐太子宠幸乐童缘由,但不明白唐太宗为何要杀他

太子喜欢就喜欢,逗趣缓解心中压力而已,值得大惊小怪

他懒懒地将自身重量往后靠,眯着眼盯着称心二字轻笑给乐童取名称心

唐太子平日是有多不开心

为什么李承乾会变成这样

先提他身处的大环境贞观初期唐太宗即位后,君臣对唐国祚长久,是比较忐忑不安。

历睹前代,自汉以后四百余年混乱分裂,权更迭纷繁,国祚鲜有长久者。

唐代隋立,隋发展到宋前人口高峰时期,国度繁荣富强间,顷刻转为大厦崩塌,举国变得血腥调敝。

唐国祚能不能长久,是恒在唐君臣面前的关键问题。

所以身为唐太子的李承乾,他的责任不仅仅是延续大唐国运,更是要打破隋朝魔咒,建起如汉那般的长寿国度。

毕竟隋朝接任者是才高志大的隋炀帝,谁见了不害怕

天幕跳出一个小人,昂首挺胸地现出几个字小小肩膀撑起大大的担子我李承乾真是行

而唐初群臣皆落下泪来隋文帝文治功绩灿烂,也架不住二代不气啊

他们都亲身见证大隋繁荣,到天下调敝,他们怎敢掉以轻心胡乱治国

对太子培养又怎能不重之又重

基于唐延续的期望,唐太宗前后拜孔颖达、李百药、于志宁、张玄素等14位大臣为东宫辅臣。

并仿造的是西汉保傅制度,让他们贴身教诲,随时辅助,动静劬劳

天幕语气微观崩溃14位辅臣中,仅6人没有履行过职责,如魏征、房玄龄等。

且不提这些名臣学识如何,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谏言特别厉害,也特别希望大唐国祚绵长,让天下安稳,不复隋朝山河破碎。

因此对李承乾是寄予殷切希望,但问题是教化育人不等于犯颜直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