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2 章

曹芳还是太稚嫩了,他纵然有想要借助皇后外戚势力铲除司马家的想法,却最终没有足够的力量。

他失败了。

于是,被废,便是他赌输而应得的下场。

曹操目不转睛地看着天幕。

他听见耳侧音乐的变调。

一步步地更加激昂,一步步地从沉重步向高亢。

可是他心慌。

这怎么可能是事情反转的前声呢那又为何才会高亢起来呢

他的眼眶在发酸。

我其实不认同,郭太后本人完全和郭家乃至于司马家站在同一战线的观点。

毕竟曹魏要是还延续着,她就还能当着她的皇太后。而古代讲女子出嫁从夫,曹叡对她不薄,曹芳和她的感情,从她被软禁之时对方竟然和她相拥而泣也可以看出一二。

所以她没有要和司马家站在一起的理由当然,也没有反对司马家的实力。

木已成舟,又能如何

所以她只能在司马师要求她废帝的时候,屈从对面的意志。

她在旨意中大肆贬低曹芳的人格与品德,说对方“春秋已长,不亲万机,耽淫内宠,沈漫女德,日延倡优,纵其丑谑”“乱男女之节”“恭孝日亏,悖慠滋甚,不可以承天绪,奉宗庙”。

可是是谁的存在,让曹芳不得不春秋已长,却不能够亲理万机的呢

又是谁的存在,让她不得不对着一个,她到了废帝旨意的最后,都要保住他的齐王爵位,在他要被送走离开皇宫的时候,都要和对方执手相对泪眼的孩子,说出“恭孝日亏”这样的话呢

郭太后不好说啊,她没办法说出真正的实话啊,又怎么可以,把这样沉重而庞大的,延续一个社稷的压力,全部押注在她一个人的肩上呢

她做的其实已经很好了。

当司马师向她提出,要立彭城王曹据为新帝的时候,她拒绝了。

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司马师要选定这样一个人选。可是她清楚,敌人想要得到的,总不能让他得逞。

所以她说,彭城王是文帝的弟弟,明帝的叔叔,如果立他为帝,我何当处

借由自己唯一可以操控住的身份上的大义,她要求更换帝位的人选,要求自己亲手把玺节交托到对方本人的手中。

唯名与器不可假人,要是真的将玺节交付到司马家的人手中,他真的还会选择只册立新的魏帝吗

她不敢赌的。哪怕此刻的司马师也许真的还没准备足够,可是但凡有着那么哪怕一丝的可能,她都不敢赌的。

所以她说“我见过小时候的高贵乡公,等到他来的时候,我自会亲手将玺节交给他的手中。”

她为什么要选择高贵乡公曹髦继位呢

恐怕,只是因为对方是她在曹家子侄辈中为数不多真正见过的选项吧。

曹操看着天幕。

那份酸涩在不断放大。

万幸,她选对人了。

最起码,曹髦给了曹魏,最体面血性的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