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3 章

曹,髦。

曹操将这个名字停留在舌尖,先前那份没来由的苦涩一瞬间找到了着落。

原来到他了啊,是啊,是该到他了。

那份酸涩终于触动了那被隐藏很深了的文学家的神经,终于打动了他的眼眶,面无表情着,一抹水色溢出了他的眼角。

用鲜血染红了两个王朝更迭的,那个试图反抗,最后却当众被人杀害的孩子。

司马师对于这个要求妥协地很从容。

因为在他看来,夺位的大势已定,无论帝位上坐着哪一个人,他都有着自己可以掌控局势的自信。事实也证明了他的正确性,哪怕他意外身死,曹魏也没在接任的司马昭对面反败为胜。

曹髦就是在这个时候登上帝位的。

曹操正对上了那张带着点稚气的脸。

这份稚气与心性全无关系,只是出于持有者的年幼。比起懵懂的赤子,正相反,曹操看见了一双足够通透的眼睛,同样透着天生的聪颖和灵气,让他恍惚想起了曹冲的眼睛。

只是曹髦的眼中,比起因为早慧而为他宠爱的仓舒,少了几分少年气的轻快,反添了几分世俗的沉重和被迫的成熟。

曹操突然更想落泪了。

他是曹叡的侄子,虽然在曹叡无子的前提下,具有继承大宗的资格,却不像曹芳自小养在曹叡膝下,尽管不是亲生儿子,但也能得到曹叡称帝之前的齐王位置,和亲生儿子没什么两样的待遇。

他是一个如果不是郭太后因为见过他几面所以特意点出,和其他皇位备选人拉不出差距的选择。

而他登基的时候,其实才不过十三岁。

孙权手一抖。

有些恍惚地看着那个岁数,好半晌,他才扭头,干干巴巴地对周瑜开口“我算是知道,为什么后世人会说有人觉得那郭氏和司马家是站在一边的了。”

尽管他此时对于后世人前面的论断还持认可的态度,却也瞬时和另一派人达成了心神共通

就算是挑一个自己曾经见过面的孩子,那你也别挑这么小的啊本身就是少主当国造成的皇位不稳了,多少挑个年龄够大可以承事的吧

他当年十八岁提领江东都足够困难了,这边权臣当道的局面,你让一个十三岁的孩子上位

可是这样的责怪,在想到郭氏当时的处境之后,却又因着后世人那句“她已经做得足够好了”而柔软下来,慢悠悠在他心里荡了个圈,最后还是没说得出口。

害,曹魏都快亡了,他勉强保持着基本的尊重,积点口德吧。

可是在这样不利于他的局势面前,曹髦却出人意料地,展露了自己堪称天生的才智。

他在抵达洛阳郊外,来不及进城,于是众臣请他入住玄武馆的前殿的时候,说前殿是先帝的寝殿,他不能逾越,说自己入住西厢房就行了。

这样是在表示,自己虽然不是明帝的亲儿子,却也愿意用侍奉父亲的礼仪与孝

道尊重明帝,

向朝堂乃至于世人,展现着自己在忠孝上的无缺,能够承续明帝的宗统。

随后,他拒绝了被以天子的礼仪迎接,在进入洛阳之后,当群臣向他下拜之时,他甚至选择了回拜。

这算是向着群臣表达着自己的谦逊或者说,结合他的性格,这更像是一出蛰伏。

因为他当时最为担忧的,其实应该是自己能否真的继位。

他所展现出来的谦逊和所有的不逾矩,都是为了少犯错,避免司马师像霍光废海昏侯那般抓住了他的把柄,进而成为更换人选的理由。

最后,是群臣的典仪上都将他已然当做皇帝来对待的时候,他却选择提到了太后的存在,说自己只是被太后征召而来的。

在周边复杂的政治漩涡之中,这个当时年轻得只有十三岁的少年,精准地在一堆辨不清立场的面孔中,找到了此刻他最有可能的盟友,郭太后。

他如果要登基,就必须继承明帝的法统,那么太后则会成为他法统的最有力支持。

既然是对方率先挑中的自己,那么他更该抓住这个机会,进一步加深二人之间的联系。

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就算背后有人指教,在帝位传承这样的大事波折之上竟然能够做到这种的地步,你很难不承认他的聪明,承认他的能力。

也难怪钟会会对司马师说,此子肖像曹操。

“那倒不一定像。”

刘备本来被天幕的描述搞得有些心绪不平到小小的纠结。

剖除掉对方的身份和立场,作为单纯的观者而言,他能够感悟并且理解到后世人对于曹髦经历和处事的感叹,心生出一份相似的,带着淡淡遗憾的欣赏。

可是每每当这份正向的情感生出,对面曹魏的身份就会及时地在他的脑海之中,带着曹操那张熟悉的脸跳出来,让他一时之间如鲠在喉。

所以刘备只能这样诡异地别扭着,直到这句评价的问世,才真正抖擞精神,找到了自己可以毫不别扭

做出回应的地方。

“曹孟德那家伙”

即便易地而处,他的行事可不一定会是后世人现下描绘的,很正道刚烈的风范。

忍辱负重勾心斗角,阴谋阳谋轮番出现还差不多吧。

刘就是故意刻板印象备如是评价。

可惜的是,曹髦太年轻了不是他的手段过于稚嫩,只是单纯的,时不待人。

司马师去世的时机太微妙了,他去世得足够地早,早到自己的篡位事业因此被迫停滞,朝中支持司马家的势力都为着这突生的变故而有些犹豫,给予了曹髦一定的喘息之机和扭转的机会。

但司马家祖传的狠厉与果决,也使得司马师在自己死前果断地选择将自己的政治势力交付给了弟弟司马昭,让司马昭得以顺利地继承他大部分的政治遗产。

尽管依旧需要磨合,依旧需要司马昭展现自己足够继承司马师篡位事业

的能力,司马家势力的根基因此产生了稍微的动摇。

可是正是因为司马师去世得太早,早到曹髦还太过年轻,即便碰上了司马师去世这样的天赐良机,刚继位一年的他到底也还是没能抓住这样的机会。

司马师死了

那份突然的兴奋,还来不及彻底传递到神经的末梢,后世人的发言就使他一时上头的狂热被迎面泼了一盆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