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打皇帝的脸(二更)

果蔬青恋 乡村原野 1871 字 3个月前

胡敦幸灾乐祸,暗道敢如此奚落皇上,张家只怕才爬起来,还没站稳,就要倒下。

赵耘也有些不安,注视着板栗。

板栗却毫无惊慌之意。他对永平帝回禀道:“臣并未叫穷,不过是说一件平常的事罢了。乡下人过日子,本就是这么算计的。”

胡敦冷笑道:“那皇帝才赐下大笔财物。还不够用,因何去借银子,这不是诚心打皇上的脸吗?”

板栗看着他那幸灾乐祸的嘴脸,一副等他被皇帝厌弃的得意神情,眼中厉色一闪。也不跟他啰嗦,转头面向皇帝。

“皇帝赏赐尚未下来当天。臣爹娘派人先一步进京收拾住处,以免到时叨扰亲友。然,张家从流地返回,身无分文。皇上赐还的家产田宅等项也来不及变卖钱财,而工部虽然修缮了宅邸,里面一应家什等物均需张家购置添补;再者,张家老小进京,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处处要花销。故而我娘才吩咐先向赵耘叔支借五百两银子,说先紧需要的买,其余等家产理清后,筹出银子来再添补。”

他见胡敦又要张口,哪里给他开口的机会,飞快地算了一笔细账,把侍郎府和侯府需要添置的家什床帐铺盖乃至锅碗瓢盆等物一一数清,加上张家老小进京后,上上下下连带仆人的日常米粮肉菜油盐布匹柴草等开支也详细说明,再一归总,竟然是好大一笔银子。

别说张家目前没有银子,便是算上皇帝的赏赐,也堵不住这个空缺。因为,皇帝的赏赐中只有几千两银子可以使用,其余御赐之物,怎好随意拿去变卖?

因为他看了小葱和香荽拟出来的收支清单,心里大概有一本账,要不然也不能说得这么清楚明白。

永平帝和宰相等人目瞪口呆地看着玄武侯:这哪里是领兵打仗的侯爷,这分明比内宅掌管家务的妇人还要算计精明。

亏他算账快,竟是一点停顿都没有,而且账目清楚,让在场的人都听得明明白白,一丝假都不掺。

“若是在乡下,这些都好办:米粮菜蔬都是自家种的,鸡鸭鱼肉都是自家养的,柴草炭等物勤快些也不愁用。然在这京城,哪怕是一粒米、一根针线都要花钱买来。张家才得朝廷赐还家产,今年的收成一应全无,不算计过日子,难道胡大人出银子养我们?”

板栗盯着胡敦冷笑。

哼,确实要胡家出银子,他这就跟他讨要。

还有,打皇帝的脸又如何?

他就是要打皇帝的脸!

因转向皇帝道:“臣并非叫穷。在乡下,几乎所有人家都是这么过日子的,嘴里也常说这样算计的话,并不觉丢人。朱雀将军不懂家计,然他自小被爹娘管得严,去投军之前,又不曾出过清南村,性子莽撞却最是天真憨直,牢记爹娘教导,不敢乱花银子,故而才说出怕挨骂那样的话。”

永平帝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杜宰相见皇帝难堪,忙打圆场,对板栗笑赞道:“没想到玄武侯不仅精通兵法战事,对家计生活也熟练,比犬子能干多了。”

板栗肃然道:“晚辈并非只知读书习武、不理俗事的公子哥儿。张家当年虽然富有,然晚辈爹娘自小就教导我兄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晚辈十来岁的时候就帮着爹娘打理家业,对一应家计用项和物价行情等都清楚的很。”

杜明被噎得无话说,讪讪低头。

板栗解释完,才对永平帝跪下叩首道:“皇上,天下人皆可嘲笑玄武侯穷酸,独独胡镇嘲笑不得。臣听他嘲笑臣,那真是‘恶从心头起,怒向胆边生’,骂他是狗算是网开一面了。”

永平帝听这话有内因。急忙问为何。

板栗便将刘黑皮所言云州之事说了一遍。

“臣去刑部查过案底,张家云州那处产业根本不在抄出来的清册上,然如今已归王家名下。这王家又是胡镇的姐夫王统本家。王统三年前曾任云州知府。这一切难道只是巧合?臣的爷爷奶奶听说了此事,都气得病倒在路上,所以才耽搁了进京行程。”

偏殿中人虽然不理俗事,对这些可是通透的,那还不明白此中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