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味

许氏连忙推辞。

对方直爽道:“妹子就别跟我客气了,回头带几个咱闺女做的粘豆包给老嫂子尝尝就成!”

许氏这才笑着应下。

母女三人拿着烧饼,坐到一家汤饼摊上。

宋代的“汤饼”不是饼,而是水煮面条、面片汤等各种带汤水的面食。

汤饼摊一般会放着长条桌和木凳,不管买不买吃食,都能坐下来歇一歇。

这边,母女三人刚坐下,煮面的小哥便送上三碗热腾腾的面汤。又是熟人。

许氏执意给钱,对方却推说只有清汤没放面,不肯收。

淳朴的乡野,满满的人情味。

眼前皆是和自己一般打扮的淳朴百姓,仿佛每个人都带三分笑意,走路也是慢悠悠的,在日头底下一歪,能歇上大半晌。

热腾腾的烧饼夹着切成薄片的猪头肉,咬一口,烧饼酥脆,芝麻爆香,卤过的猪头肉劲道弹滑……

林悠然突然爱上了这种生活。

回去的路上,林悠然帮许氏扶着扁担,林二丫在前面欢快地滚着车轮。

遇到熟人,好奇问上两句。林二丫瞧着顺眼的就会小声回答一句:“车轮子,阿姐买的。”和先前见了人就往许氏身后躲的模样相比进步飞快。

清水溪上有个独木桥,过了桥就是进村的小路。

林家的豆腐坊在小路北边,南边是银杏林,树林深处就是那个神秘的五进大宅院。

此刻,银杏林一改往日的安宁,突然多出数十个年轻汉子,正热火朝天地抡着板斧砍树。

许氏瞧了一会儿,心疼道:“怪好的树,怎么说砍就砍了?”

“树木太高,房子见不着日头,天长日久便会潮湿倒塌。”一个沉稳的声音回答道。

许氏吓了一跳,猛地一转身,看到一个高大俊朗的郎君不知何时出现在小路上。

正是赵惟谨。他穿着绯红的官服,骑着雪白的健马,似是刚刚下衙。

村里早就传开了,这位是个什么“节度使”之类的大官,正拉八经的皇室宗亲,在宋辽之战中立了大功,回乡荣养。

二十几岁就赚够钱“退休”,这原本是林悠然的梦想来着。

许氏本就对赵惟谨敬畏不已,此时念叨闲话被人当场抓包,不禁面露紧张。

林悠然担心赵惟谨为难许氏,上前解释:“郎君勿怪,我阿娘没有不敬之意,只因这些银杏树栽下那年,刚好是我阿娘迁来南山村之时,此时看到银杏被砍,难免心生不忍。”

她顿了一下,打起了情怀牌:“阿娘每每说起过往,总落不下夏日在银杏林乘凉,秋日摘了叶子泡水喝……”

没想到,当着许氏和林二丫的面,赵惟谨很是一本正经,说了句“无妨”,便夹了夹马腹进入密林。

林悠然看着赵惟谨远去的背影,偷偷吐槽,这人还有两副面孔呢?

另一边,赵惟谨刚一入林子,就有一个长着桃花眼、一脸女相的书生迎上来。

鱼不考挤眉弄眼,道:“我方才可瞧见你跟小娘子说话了,怎么,瞧上人家了?”

“你会瞧上一个细作吗?”

鱼不考一惊:“知道是细作你还留着?”

“这不还没确定么。”赵惟谨解下马鞍,让寒霜自己在林间撒欢,唇边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

鱼不考翻了个白眼,明明是你自己起了玩心!

赵惟谨转头对砍树的军士们吩咐:“不必都砍了,只砍挨近房屋这圈,余下的留着。”

也好夏日乘凉,秋日摘了银杏叶泡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