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味

一个脸庞晒成麦色的小娘子望着林悠然,满脸歆羡:“好几年没见,吖吖姐姐竟然这般俊俏了!”

“是呀,像是变了一个人,说话好听,笑起来好看,还会做生意。”另一个小娘子搭话。

有人撞了撞旁边的林二娘,笑盈盈地开起了玩笑:“看来,你这个‘村花’的头衔要让人了!”

论起来,林二娘是原身的堂妹,自小娇生惯养,生得俊俏可人,被誉为“南山村一枝花”,向来心高气傲。

此时见到林悠然这般受欢迎,林二娘不由满心嫉妒,冷笑道:“你们自然瞧着她好看,毕竟啊,可是狐媚子转世呢!在雄州时就凭着一张厚脸皮爬主家的床,不然怎么会被当家主母赶出来?”

这话从一个十六岁的小娘子嘴里说出来,实在令人惊奇,旁边的几个小姐妹脸色通红,都不好意思听。

林二娘说完也意识到不妥,连忙补救:“我、我也是听长辈们说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你们可别乱传!”

小姐妹们纷纷应下,嘴上做着保证,实际心里悄悄地刮起了小旋风。

林悠然对此一无所知。

此时,她正站在卖车的摊位前,看着一架四轮平板车。这种车没有车斗,只在一块宽大的车板两侧各安了一个扶手,用来套上骡马拉货。

林悠然想买一辆,这样许氏就不用挑着担子走街串巷了。结果,一问价却吓到了。

“一辆车就卖一贯又五百钱?您该不会在唬我吧?刚刚那头小牛犊才两贯。”倒不是林悠然舍不得花钱,而是以这个价钱买回去,许氏定然不舍得用!

卖家是个人高马大的中年汉子,一张关公脸,说话瓮声瓮气:“小娘子不懂行就不要乱说,你去城里打听打听,一副寻常马鞍都要一贯钱,雕花的更贵,更别说能拉货的车子。”

林悠然真心疑惑:“我是真看不出,这车贵在哪儿……”

“轮子。”汉子直率地答道,“我这轮子用的是上好的枣木,淌水轧雪都不会变形。”

林悠然瞧着那四个粗壮结实的木轮子,突然灵机一动,道:“倘若只买一个轮子,多少钱?”

汉子险些怀疑自己的耳朵,买一个轮子有啥用?滚着玩儿吗?

最后,在林悠然绝佳的口才下,姐妹两个成功买下一个轮子,去和许氏汇合。

刚好,许氏摊上的豆腐也卖完了,母女三人收拾好摊子,准备回家。

“吊炉烧饼。”林二丫小声提醒。

许氏敲敲她脑门,笑道:“放心,少不了你的。”

母女两个十分默契地把林悠然拉到一家炊饼摊,摊主卖的不是馒头包子等寻常“炊饼”,而是黏着一层香酥芝麻的烧饼。

摊主是位身形结实的妇人,面前支着一张长长的案板,案板上放着一个个鸡蛋大小的面团,只见她飞快地擀出十余个面饼,一面粘上芝麻,然后变戏法似的贴到身后的吊炉里。

林悠然仔细看那吊炉,下面是三角塔形状的木支架,上面架着个黑乎乎、圆墩墩的铁皮炉子,面饼没贴在炉子四周,而是贴在了炉顶上,炉膛里填上无烟碳,侧面的挡板往下一拉,就是一个封闭的“烤箱”。

林悠然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后世很多东西,其实早在千百年前就有了痕迹。

摊子前围了不少人,都不着急赶时间。大伙别管认识不认识,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着闲天,一会儿的功夫,烧饼就出炉了。

摊主一双手又粗又红,手套都不戴,“咔哒”一声把挡板拉起来,然后一手拿着木铲,一手托着竹篦,这样一边铲一边接,一个个热腾腾的烧饼就出炉了。

几乎比林悠然的脸还大,一面轻薄酥脆,粘着密密实实的芝麻,另一面稍稍厚些,略显宣软,中间一条细缝,用铲子破开,里面可以夹各种配菜。

轮到林二丫,摊主熟稔地问:“二丫来了?还是夹萝卜条?”

每次赶集卖完豆腐,许氏都会带二丫买一个夹腌萝卜条的烧饼,自己舍不得吃,只给二丫解解馋。

林二丫理所当然地以为这次也是买一个,于是偷偷想着自己不吃,让阿姐吃。

她刚要点头,林悠然便抢先道:“夹猪头肉,要三个。”

摊主手上一顿,询问般看向许氏。

“听她的吧,这是我家长女,今日卖粘豆包赚了钱。”许氏语气温和,眼底却藏不住自豪。

摊主看向林悠然,不由夸道:“一早就听说集上多了个卖粘豆包的摊位,不仅豆包软滑甜糯,还送糖稀。原来是许娘子家的闺女,模样可真俊!”

“您过奖了。”既是阿娘的熟人,林悠然便屈了屈膝,行了个晚辈礼。

“诶呦,这孩子,真惹人疼!”摊主笑呵呵地多夹了二两猪头肉,把三只吊炉烧饼塞得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