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chapter 27

只不过夏洛克刚才的质问是真是假,大英政府自己心里显然很清楚。

然而他怎么可能会对此事毫无保留呢?

此时,anne显然也正等着他接下来的回答。

而麦考夫则对anne说道,“关于肯尼迪的遇刺事件,英国情报机关确实事先并不知情。”

大英政府先生将英国完全摘出来,然后将除此之外的所有真相一一道来。

“美联储与军工联合体、南方石油财团勾结,决定扶持符合他们利益、听从指令的副总统林登·约翰逊上位,除掉肯尼迪。”

“而射杀肯尼迪的枪手奥斯瓦尔德——这名曾在苏联定居,并与克格勃多有联系的古巴裔年轻人。事实上是一名为fbi工作、打入苏联情报事务的双料间谍。而胡佛下令奥斯瓦尔德,刺杀肯尼迪。”

麦考夫此时娓娓道来的模样,在anne看来很有几分转开话题的意味。

而他正接着说道,“而奥斯瓦尔德事实上早已被苏联怀疑,他常年受到克格勃监视窃听。因此苏联通过窃听奥斯瓦尔德,得知了肯尼迪将会遇刺一事。”

“古巴与苏联当时正处于蜜月期,苏联将此事知会了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他们显然十分乐见这件事发生。”

麦考夫此时没说的是,英国情报机关,正是通过窃听苏联方面,而同样事先知情了刺杀事件将会发生。

不过当时别说麦考夫还没有出生,都不是鲁迪叔叔有权掌管mi6的时代.

“而美国黑i帮,”麦考夫说道,“奥斯瓦尔德射杀肯尼迪的步.枪,正是黑i帮人士交给他的。”

“胡佛与黑i帮高层合作,而美国黑i帮早就恨透了肯尼迪,当然愿意与之配合。”

麦考夫看着anne,再次又说起博林家族的后裔——波尔蒂·爱德华【道格拉斯】。

“在他父亲航班失踪去世后,波尔蒂便始终怀疑fbi是幕后黑手。而在1977年,他的母亲与兄长也因车祸去世,波尔蒂再次怀疑是fbi下毒手。因此他为了调查真相,加入了cia.”

“而他确实查明了两次谋杀事件的真凶——fbi中胡佛留下的亲信,以及冬山帮的首脑巴尔杰。”

“但与此同时。”

麦考夫话锋一转,“他同样在暗中调查肯尼迪遇刺案的过程中,发现cia牵涉其中——他们事先知情,却视若罔闻。放任刺杀之事发生。”

“事实上,1982年,cia之所以派他去冬山帮卧底——这是一项无比危险的任务。”

“波尔蒂是想借此案为家人报仇;而cia,毫无疑问,是想让他去送死。他们显然察觉了他对肯尼迪遇刺案的调查。”

麦考夫对于这些事,当然没什么需要隐瞒的,“而波尔蒂·爱德华在此等情况下,为了保住性命,开始与军情六处合作。当时是鲁迪叔叔招募他进入mi6的。”

“最终,爱德华成功完成了任务,覆灭冬山帮,并打击了fbi.”

“而在这之后,为了避免cia再次对他不利,爱德华接受了鲁迪叔叔与军情六处的庇护。离开美国,移居英格兰。”

此时,麦考夫对anne抛出了个新秘密,“而来到英国,化名道格拉斯的波尔蒂·爱德华,之所以如今会如此富有——”

“事实上,是由于他哥哥当年在他们父亲死后,为了保护家人,不得不与肯尼迪遇刺事件的幕后黑手,有所苟合。”

麦考夫的话显然引起了anne的关注。

而麦考夫这时对着夏洛克,嘴角再次勾起了个略带讽刺的笑容——

“夏洛克,如果你当时在赫弗城堡进入cia系统查证波尔蒂·爱德华信息之时,能够思虑严谨的、去继续详细查证他哥哥肖恩的资料。你会发现,肖恩·爱德华在1974年,美工股最低时,买入了大笔军工企业股票。”

“而仅在第二年,随着冷战时期第二阶段——美国国防预算与武器支出的大幅提高,军工股迅速飙升。”

“肖恩1974年买的那几只股票,在短短几年间,翻高了近百倍。”

而这显然是因为,在1973年,随着越南战争结束与石油危机,军工企业差点走到了破产的边缘。而美工联合体,当然不可能接受此事发生。

于是他们渲染冷战危机、操控国防军费支出,使军工企业再度兴旺发达。

毫无疑问,每当军工股价跌落,军工联合体就会操控危机事件,甚至是战争——

冷战结束、柏林墙倒塌,军工股下跌。于是海湾战争爆发,军工股再次疯涨。

进入新千年,军工指数跌落。接着911爆发,阿富汗与伊拉克战争使美工股再次迎来高峰。

麦考夫看着anne说道,“在那起航班失踪事件之前,康纳·爱德华对总统遇刺案的调查,已经有所进展,其中就包括军工联合体高层与胡佛牵涉其中。”

“而肖恩也从父亲那里获知到此事。”

“可在他父亲死后,肖恩不愿母亲和弟弟再因此案遭遇不幸。因此他不得不向军工联合体投诚,而这些他在飙升前购入的军工股票,则是军工联合体对他所表示的诚意。”

可是在1977年,他和母亲还是因支持种族平权,而死于非命。

“而波尔蒂作为爱德华一家仅剩的一人,继承了家族全部遗产,包括这些在1980年代,飙至顶峰的军工股票——”

麦考夫话音未落,夏洛克的声音却已经打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