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chapter 27

anne不由看向夏洛克,“什么?苏伊士运河事件?”

显而易见,anne当然不可能会知晓,这场发生在半个世纪前的中东战争。

而夏洛克的声音相当冰冷无情,“19世纪,英法投资建造埃及苏伊士运河,持有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

“而到了1956年,埃及总统投向苏联,并宣称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于是英法两国联合以色列,对埃及出兵,迅速占领了苏伊士运河。”

夏洛克面无表情的继续说道,“但在美国、苏联的介入施压下,英法不得不向美国的压力屈服,撤兵退出埃及。”

由此可见英美的同盟关系有多徒具虚名。

毫无疑问,美国是为了本国利益——

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双方阵营对抗争夺。而在这场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美国显然不愿与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引发矛盾,使他们倒向苏联,而削弱美国在冷战中的国际地位。

因此,美国转而向盟国英、法施加压力,逼迫其停火撤军。

而这场苏伊士运河事件,被称为‘英国的滑铁卢’,曾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至此崩溃瓦解。

数百年间称霸世界的英、法帝国,沦为二流国家,美苏霸权真正主宰世界。

此时,夏洛克看向麦考夫·福尔摩斯,他语气冷峭漠然,讽刺着这位英国政客,“正如撒切尔夫人所说,苏伊士运河事件令英国政府颜面尽失,无数英国政客,从认为英国无所不能,变成了认为英国什么也做不了。”

一代英国人丧失了日不落帝国的骄傲与荣誉。

而这场受到美国胁迫,令英法两个老牌帝国丢尽了脸的苏伊士运河事件,显然被英法视作奇耻大辱。

英美关系出现恶化,法国与美国更是时有冲突。

anne听见夏洛克继续说道,“越南战争期间,美国自1961年起,多次呼吁盟国联军支援。”

“而英法却始终拒绝出兵越南。”

“法国更在北约,坚决反对美国武力干涉越南,使美国无法动用北约力量对越南发动军事行动。”

而英法两国在越南战争上对美国的反对,显然正是因为苏伊士运河事件的结怨。

而随着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沼,形势持续恶化,美国不得不数次请求英国出兵支援。

甚至在英国明确拒绝派遣军队进入越南战场后,美国不得不退求其次:希望英国能向越南派出即便是一个廓尔喀佣兵团也好。

出身尼泊尔的廓尔喀佣兵团,其英勇忠诚悍不畏死,在一战中名震欧洲,扬名宇内。

并且他们极为擅长山林交战与游击战。

正是因此,美国才极力希望英国派遣英军麾下的廓尔喀佣兵团,出战越南。

而英国却再次以国内反战为名婉拒。

美国对此事数次请求支援,英国始终不予同意。

最终美国狼狈结束越南战争。英法算是勉强报了苏伊士运河的一箭之仇。

夏洛克看着他面前的那位大英政府,“多方势力对肯尼迪遇刺一事都提前知情,难道军情六处(二战后,mi6负责国防与外交相关国外情报,军情五处负责国内事务)对美国情报灵敏程度,还要逊于古巴吗?还是由于苏伊士运河事件的仇怨,对美国总统将被行刺一事,视而不见?”

麦考夫对咨询侦探扣来的这一顶重罪的帽子,却似乎不予承认。

anne听见他优雅的说道,“夏洛克,这种事可不能胡言乱语。”

“而且,mi6在五六十年代,确实处于薄弱与不利形势下——”

英国政府特务头子推卸道,“毕竟当时‘剑桥五杰’中的三人,都身份败露逃往了苏联。”

“以至于英国情报机关和外交部全部焦头烂额,狼狈不堪。上下排查到了几乎难以为继的程度。”

‘剑桥五杰’——这五位在英国堪称传奇的苏联克格勃间谍,出身剑桥大学与英国上流贵族,却有着无比坚定的信仰,受到克格勃秘密招募,并在二战中立下不菲功绩。

而其中1951年逃往苏联的——‘剑桥五杰’盖伊·伯吉斯与唐纳德·麦克林,都曾受到军情六处重用,并在外交部担任要职。

以至于此事败露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情六处的功勋局长——做出二战中盟国最大情报贡献的斯图尔特·孟席斯,都不得不因此事引咎辞职。

而在1963年,‘剑桥五杰’的第三人——哈罗德·菲尔比的苏联间谍身份败露。这位父亲是英国伯爵的剑桥优秀毕业生,更是在军情六处担任高级要职。甚至被mi6掌门人视作接班人。

这简直是让人哄堂大笑。

曾重用这三人的前军情六处局长斯图尔特·孟席斯,被人们骂作简直是个蠢驴。

而英情六处和外交部,因为这三起间谍事件,可谓是在全世界都丢尽了脸面。

因此,那些年间,英国情报部门的内部排查极为频繁的进行,而英国当时又适逢处于帝国崩溃时期,可谓内外交困。因此麦考夫所说的军情六处当时处于衰弱期,倒不算是谎言。

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对于在苏伊士运河事件中逼迫英国的艾森·豪威尔政府,英国情报机构几乎未能起到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