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还有肉!这主家管饭还管肉!这哪里来的好事啊!他们走南闯北的给在支房子,多少有钱的主家,但是第一次的,他们见肉,还见了那么多!年纪小的都忍不住了,昨天回来了就没怎么吃什么东西,好不容易来顿好的,怎么能克制的了自己,那馋的眼睛都绿了。

刘管事也不耽误人吃饭,把位置让出去,就让人坐下了。

“一桌十个人,领一筐子菜,再领三十个馒头并两斤细粉,不能吃辣的就跟不能吃辣的一起,吃那个白色的汤的锅子,你们就看着办,自己煮着吃吧。”刘管事吆喝着。

果然,吃饭这等的大事,他们可积极了,飞快的分配好桌子,就来个领头的人来刘管事这里领菜了。

领到手里才知道重,要知道,里边萝卜给了十斤,肉给了十斤白菜给了四颗,红薯片儿给了十斤,再外加两斤红薯粉做的细粉,,一拿手里,还有点受不住。

这边匠人们欢天喜地的吃起来,刘管事才领着小厮送接下来的的木匠的院儿。

那边的院子小的多,总共十五个木匠。

“待会你们就直接在这儿跟木匠一起吃了就行,正好他们这边算两桌了。”刘管事吩咐几个抬东西来的小厮。

几个小厮也是嘴馋啊,听了刘管事的话连连道谢,撒欢的抬着东西就跑过去了。

“这边菜就送过来了,东家大方,大家就尽管敞开了肚子吃,咱们明日开工,大家齐心协力,早日完工。”刘管事把菜一分,再让几个小厮教他们怎么吃,这才回去了。

……

回了张家,廖青一众主家已经吃完了,宋嬷嬷和知桂则在等着刘管事一起吃饭。

“往后就别等了,给我留些菜吃就行了,你们也忙一上午了,别饿着肚子。”刘管事倒是对现状非常的乐呵,笑呵呵的拉着在厨房门口张望的宋嬷嬷坐下。

“就是嘛,我就让娘说先吃,她非要等,菜都凉了。”知桂快言快语,夹了筷子菜就放嘴里了。

老两口都僵了一下,又相扶着坐下了。

“凉了娘在热热就是了,你爹在外头给主家办事才回来,就不想你爹啊,等了一起吃饭都不行啊!”宋嬷嬷训斥了知桂几句。

知桂性子拧巴,闻言就撇撇嘴,也不答话,把老两口都晾的都有些尴尬。

最后,宋嬷嬷还是无奈的冲刘管事笑了笑,两老两口自己吃自己的,也不管知桂在哪儿挑什么茬子,权当没听见。

刘管事宋嬷嬷这一顿饭吃的,心里都不舒服。

……

第二天,山上就准备开工了,而木工也拉了木料过去,开始打窗户门家具类的东西。

山上的活,要先从玉带开始,玉带就是环山的路子,不过因着廖青准备在玉带上盖些房子做玉带房,故此,玉带得修的比较宽,约摸十尺宽,环着山绕到山顶上,到时候,一个一个的独立的玉带小院儿,还能留出半尺来宽的地方做上山的路,外面再加上围栏,再好不过了。

这个活简单,但是四十几个泥瓦匠还是太慢,廖青又让张大叔找了人一起去上山干。

……

山上有刘管事看着,廖青就留在书房里头,一边雕那个秦淮玉定的砚台,一边看张晓林读书。

那砚台,廖青心里有谱,大概是送给宫里头的某位贵人,就尽量给雕的更加细腻一些,故然,都两天了,廖青才开始细细的雕磨,不过这项工艺,廖青估摸着怎么也得个五六天,才能给磨的生光,温润漂亮。

而张晓林读书就比较省心了,张晓林确实是挺喜欢读书的,不认识的就来问廖青,不明白的句子就多读几遍,每天还多加了一个时辰练字的时间,可以说是非常的勤奋了。

就是可能是不怎么开窍,诗写的确实是不行,廖青也因着理科生思维,诗词颇有些短板,只能把自己脑子里的传世诗词默出来,给张晓林多读几遍,让他自己领悟领悟。

不过,廖青寻思着,却是需要给张晓林请一位先生,专门教他诗词,不然张晓林以后要科举,帖经可是必考的,到时候就拖后腿了。

张晓林此时就是在读《诗经》,读的一脑袋的都是雾水。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就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都诗歌。《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张晓林此时读的是《风》,也就是多是民歌,被那些民歌给折磨的脑子生疼,最后还是来问廖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