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立场

革秦 守玄 4067 字 3个月前

“我学了七年,那些义理已经成为我思考问题的基础,那些方法已经是我处理任何事情的方法。”

“理论上讲,我比那些小孩子都更应该要求我们义理所要求的事物。”

“那些小孩子在不需要为生存奔波劳碌的情况下都与穷人的要求一致,而我,为什么不是这样的?”

嬴政坐在鞠子洲对面,阳光从窗子打下来,罩住他半边脸孔。

他脸上,一边明,一边暗。

他扬了扬手,止住了鞠子洲开口的想法:“所以我本身,也是我所需要研究的人。”

“甚至我身上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推而广之,就是我所要求的问题的最终答案。”

“我对比起那些小孩子,有什么不同的?”

“我开始一点一点对比。”

“后来发现是所处的位置不同。”

“我们的身份是不一样的。”

“我是秦王。”

“在既有的一切的利益关系之中,我都会是绝对的赢家,绝对的获利者,绝对的,通过吃别人的努力的成果而过活的人。”

“那些小孩子,不管我怎么为他们提供物质资源,不管怎么样让他们浪费,不管怎么样教授他们文字、义理。”

“他们的位置,他们的出身和我对他们的定位,决定了,他们始终是和那些穷人一样的,一样的需要靠自己的某些努力或者某些特殊的特质而获取到自己生存物质的……穷人!”

“区分了我自己和这些小孩子之后,我才最终发觉。”

“这样的区分标准,才是那些人做出了不同抉择,提出了不同要求的根本原因。”

“一切的起源,看来不同,其实却都是因为,生产资料的有无。”

“现在大部分人都获得了土地,但是他们之中,有些人获得了更多的钱财粮食物资等等的东西。”

“这些过去的累积足以让他们这些人不必自食其力地活着,不必担心自己的生存问题,于是他们手中的土地、钱财这些生产资料,就都转化为另外一种东西。”

“而穷人,他们以前没有土地,以后即便有了土地,也可以说是没有土地。”

“因为他们的土地是要始终作为维持他们生存的物资而存在的。”

“他们手中土地这些的生存物资的积累,也无法转化为另外一种东西,无法向外租赁,无法建造铁炉,无法试验新的种植技术,无法拿去养什么家禽家畜。”

“这自食其力、和食他人之力的标准,才是将人划分开来的,最终标准。”

“由此,他们手中的生产资料在用途之上,在实际的作用上,实际上也承担了不同的责任。”

“人的思考方式、人的要求、乃至于人的道德,都要受此影响,发生改变。”

“意识到这一切之后,我开始思考,师兄你的思维方式和要求是什么呢?”

“你的思维方式和要求,毫无疑问是和那些小孩子一致的。”

“你们的思维方式和要求,都是与我们的义理它没有摆在明面上说出来的那个隐藏起来的立场所对应的要求一致的!”

“甚至不如说是,我们的义理,它所对应的一切问题的标准和答案,都是这样的它要求我们建立起来的,是一个让劳动者获得他自己所创造的价值的世界。”

“这是我的猜想。”

“我不知道对不对。”

话是这样说的,然则,嬴政的语气里没有迷惘和困惑。

他一如既往的自信。

他知道答案的!

“每一个人说话,每一句话说出,每一个词句,都要在特定的,限定的条件和立场之下,才有它本真的含义。”

“我也好、师兄也好、小孩子、穷人、贵族们也好,大家思考的时候,都是以自身所处的立场为默认的立场的。”

“一份义理也是如此。”

“师兄在剥削经里面讲求教授穷人客观和中立,其意趣,我是知道的。”

“站在自己的立场里,看待问题,得到一个答案,这个答案不利于贵族去统筹,所以需要去教人以中立客观,在此种情况下,他们的客观和中立,首先就会背叛自己所在的立场。”

“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话术。”

“此类的话术,师兄教了很多。”

“但师兄为什么会教授那些蠢物这样的妙招呢”

“师兄的要求,明明是与那些穷人几乎一致的,照道理,你所应该教授的人,是那些穷人啊。”

“你所应该教授的,是那些穷人不受骗的招数啊!”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嬴政这样问。

他实在没有问问题的态度和想法。

他只看着自己的双手。

鞠子洲在逗扶苏。

对于他们两人而言。

问题本身并不重要。

答案本身当然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嬴政的“解题思路”的完善与否、正确与否。

如果是完善且正确的思路,那么嬴政的思考一定可以获取到正确的答案。

这是属于嬴政的自信。

但若是没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那么嬴政就要质疑他自己的“解题思路”的正确与完善与否了。

“师兄的立场、那些与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穷人生存情况不一样的小孩子,与铜铁炉里面的工人是有相似之处的。”

“虽然只有一点,但那一点真的很像。”

“所以师兄……”嬴政笑了笑:“你们的立场,是否会是与之相似的呢?”

很多问题,一个问题套着另外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衔接另外一个问题。

这些问题,嬴政已经有了他的答案了。

“立场相似,却又做出了这样的教授敌对立场的人去欺负本立场的人的本事。”

“是真的实打实的为贵族们考虑呢?还是别有用心?”

“我相信师兄别有用心,也相信我自己的判断。”

“师兄你不会害我。”

“可是我的立场是与你的立场不同的!”

“但我相信以师兄的意志力,你不会因为所谓的情感而背弃自己的道路。”

“你不会为了区区一个嬴政,区区秦政,而背叛你的立场。”

“立场和行为之间的矛盾,通常是事出有因的。”

“那么这个因,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