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立场

革秦 守玄 4067 字 3个月前

因为这个问题,嬴政在讲出来的时候,他自己就已经有了答案了。

“你觉得是为什么?”鞠子洲反问。

“那些孩子,与一般的秦人很相似。”

“他们的第一要求,也是提升技术,然后提高生产力。”

“但他们不能被划分为一般的秦人。”

“因为一般的秦人的要求真的就只是提高技术和提高生产力,让自己的日子过的舒服一些。”

“可这些孩子,他们的要求是,通过提高技术,来提高生产力,然后,通过提高生产力,来改变现状。”

“改变一切的现状!”嬴政死死盯住鞠子洲:“他们的要求,我翻来覆去地想,我只能找到一个与之类似的存在……”

那个人就是鞠子洲。

那些小孩子的要求,与鞠子洲的要求,是几乎一致的。

“师兄,我们的义理强调的是什么呢?”嬴政问道:“我们的义理强调的是个人的实践经验会影响人的思维和思考方式。”

“我做了这些观察之后,也大致判定了,环境带来的改变影响思维和思考方式的效应,是要迟滞一些的。”

“也就是和我们所谓的历史的螺旋很相似的,人对于环境的反应,是要迟钝一些的。”

“第一次遇见一件事情,人们往往并不能够直接的感知到这件事情,也不容易记忆这件事情。”

“第二次,第三次,第无数次……”

“到了一个界限之后,人们才猛然的意识到事情不对,从而记忆了这件事情,随后将自己的一些遭遇归结于这件事情,从而感知到好与坏,得到了支持与反对,得到了要求与拒绝的种种结论。”

“而这些个判断,他们自己,很少有能够意识得到的!”

“但是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他们的判断却如此一致呢?”嬴政问道:“因为他们的处境相同。”

“基于相同的处境和经验,他们判断出了相同的结论。”

“但,他们的处境明明就不一样!”嬴政如此说着。

鞠子洲注意到,他的语气之中已经完全不存在什么疑惑了。

他胸中满是坚定。

那是有了一个确定为正确的答案之后的胸有成竹。

嬴政早已经得到了他所想要的答案了。

他不需要鞠子洲的答案。

他现在做的,只是向鞠子洲诉说。

“所以呢?”鞠子洲问道:“你得到了怎么样的答案了?”

“我得到的答案就是,我所看到的处境,不是他们真实的处境,或者说,我所看到的,不够真实。”

“于是在半年前,我开始着手观察和对比。”

“恤孤院里的孩子们的想法是怎么样的,他们有什么要求,为了完成自己的要求,他们会做出怎么样的事情。”

“一般的秦人,他们的要求又是怎么样的,为了完成自己的要求,他们会做出怎么样的事情。”

“那些麻木不堪的奴隶人,他们的要求又是怎么样的,为了完成自己的要求,他们会做出怎么样的事情。”

“还有现在最有力量和财富的那些贵族们,他们的要求又是怎么样的,为了完成自己的要求,他们会做出怎么样的事情。”

“我一点一点的观察他们,我一点一点的对比他们的要求,对比他们的处境。”

“最后我发现了,区分他们的标准,其实一直是固定的。”

“那就是土地,就是我们所谓的生产资料。”

“但我其实一直都不敢确定。”

“因为我觉得,我们的改制已经成功了,每一个秦人,如今都是拥有土地的。”

“所以我一开始其实没有太在意他们对于土地的占有情况。”

“直到后来我想起来了,我们的制度应该说是,没有完全的给予秦人们土地。”

“他们对于土地的占有情况一直是不同的。”

“富者,他们拥有的土地动辄成千上万,他们拥有者以前累积的财富,他们不用为生存而做活,不需要去种地,不需要去干活,不需要发展技术。”

“他们其实无所谓发不发展技术。”

“因为他们的要求不是技术,也不是做活轻松,而是保持对比起穷人而言的更高地位,他们是吃穷人的!”

“很多时候,这些贵族会是新技术的发起者,可是这并不是因为他们需要这项技术,也并不是他们想要发展技术,让穷人的日子好过一些。”

“他们发展新的技术的原因,是他们想要吞并其他的贵族,通过建立某些方面的优势,来打压别的没有优势的人,从而攫取他们的家产,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并且扩大自己的优势地位。”

“如今的种植技术,有很多就是这些家伙在发展。”

“但大部分时间,他们在挤兑别人,通过挤兑别人建立属于自己的优势,和我们以前说过的比烂一样。”

“不过他们不只是比烂了,他们有些时候会比好。”

“而穷人,他们手里不管有没有土地,其实都一个样,他们需要为自己的生存而付出努力,需要去做活,需要考虑田里的庄稼的情况。”

“即便是咸阳的农会这样富庶的情况,他们的生活条件,比我预想中他们可以每天吃到肉,可以不用那么劳碌地做事,可以不用担心太多问题的状况,也还是差很多。”

“因为农会需要为明天考虑,他们永远都需要在今天的收获里面预留出明天的口粮。”

“我自己也为农会的预留算过账的。”

“他们的生活状况永远是要为下一步做出打算,要为明天吃什么而担心。”

“一旦粮食充足了,他们的生活宽裕一些,他们感受到好日子了,他们变开始欢乐起来,需求被压抑得足够低了,每提升一点,他们的欢乐都可以翻倍,翻十倍!”

“以前一餐时候,现在两餐时候,这是现状的转变。”

“而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一餐时候的苦楚,因为那是他们无数次实践的结果。”

“所以他们的需求是在从一餐到两餐过度的。”

“所以他们的要求是保持两餐。”

“他们的需求达不到。”

“在这种情况下……”嬴政决绝说道:“他们永远都要,永远都要,永远都要,要求技术的进步,要求生产力的提高。”

“但是很遗憾,他们自己并不清楚,保持现有的境况,即便是技术进步,即便是生产力提高,他们也得不到他们应有的待遇,也拿不到他们努力所创造出来的价值。”

“他们看不到这一切。”

“而恤孤院的那些小孩子,我原本以为他们顽劣、我原本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的那些小孩子。”

“他们的要求才是正确的。”

“他们一面要求提高技术和生产力,一面要求着改变这一切。”

“他们的立场很奇怪,明明自己不依靠种地维生,明明自己不需要依靠土地维生,明明自己可以过的比穷人好很多。”

“但他们的要求,却与那些为生存而奔波劳碌的穷人几乎一致,并且在几乎一致的同时,他们的要求较之穷人本身,更加直指根源。”

“师兄,这是为什么?”嬴政问道。

不等鞠子洲回答,嬴政又说道:“这些改变,我翻来覆去地研究,翻来覆去地想。”

“我开始翻阅史书,开始查阅我所能够找到的一切书册。”

“我开始回忆师兄你教授给我的一切义理。”

“我也是学习那些义理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