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胤褆一向是当仁不让的头一个开口,向康熙陈述了几条治河之法,建议先行筑坝,稳住水势之后再向一旁分源引流。康熙听罢只是点了点头,脸上看不出什么喜怒,转头又瞧向其他人。

胤祉说了几句,意思同胤褆的差不了太多,康熙仍是不作表态。胤禛见状拱手上前,说黄河水患是因水位高涨引起,若要褪下水位,需先清通河道,深疏河底,待水位褪下之后再行筑坝。

胤禛此言一出,康熙的脸色起了些变化,又命胤禛详细说了说,而后颇为欣慰的笑道:“朕以前倒是没看出来,你在治河上还有这样活络的心思。你说的这法子不错,倒不妨一试。”

于成龙已是焦头烂额手足无措,乍一听胤禛说出了这么一个新鲜的法子,想着事情已到了这步田地,便应声附和道:“微臣也觉得,四贝勒说的法子尽可以一试。若是河底真有淤积的沙石泥土,皆时大开水坝便可一冲而散。”

康熙当下便下了旨意,要于成龙按着胤禛所言先将河身疏浚。胤禛面上虽分毫不露喜色,但瞧着他在一旁袖手而立的模样,胤褆与胤祉便觉得心里跟吞了个苍蝇一样别扭。

只是胤禛却无心去打量他们,与胤禩私下换了个眼色,见了他唇边的浅浅笑意,胤禛心里倒觉得比得了康熙的夸赞还要再欢愉上几分。

在此处逗留了两日之后,康熙便再次下令启程。经高邮、扬州、苏州、杭州,于杭州检阅驻军之后便自杭州而返,过苏州至江宁。待众人到达江宁府时,已是四月初十。

胤禩记得,康熙这次在江宁府停了不少时日,一是为了亲自拜祭明太祖陵,二便是因为这江宁府织造魏东亭乃是康熙自小的伴读,康熙对他是情谊大过君臣。到了江宁之后,正是魏东亭接驾。

第51章 竹外桃花三两枝

康熙此次出巡再三嘱咐切忌不可铺张扰民,这魏东亭是自小同康熙在一处长大的,自然明白康熙的意思。更何况江宁织造府正是前朝的“新汉王府”,西侧的西园本是两江总督署花园,见康熙御驾至此,便将这园子并织造府一处,作了南巡行宫。

待御驾到了江宁织造府外时,已有数名官员在此处等候,为首的是两江总督范承勋,率众人跪伏在道旁,齐声高呼道:“臣等恭迎圣驾,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康熙走下御辇,神色平和的沉声道:“平身吧。”他对那一众官员只是一眼掠过,却深深的看了一眼立于范承勋身侧的那名官员,招了招手道:“东亭过来。”

胤禩对这魏东亭的印象已经有些模糊,现下也不由仔细的打量了他两眼。这人约莫四十来岁的模样,白面无须,气度从容,稳稳上前几步行了礼。康熙虚扶了一把,似乎颇有些感慨,拍了拍魏东亭的手道:“随朕一起进去吧。”

这魏东亭虽然尽是正五品的官员,然织造官却是由内务府亲派至地方上的,论起来可算是钦差了。故而他品阶虽低,却仅立于范承勋身后,权势不可谓不大。更何况他又是康熙的得力心腹,便是范承勋也要让他几分的。

若是这魏东亭恃宠而骄,在任上肆意妄为,想做个贪官是在容易不过的事了,可这人偏偏就是个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性子。倒是不知他是深谙为官之道呢,还是为人当真如此正直。胤禩在一旁暗自思忖着,跟在康熙身后进了院子。

园子是一贯的江南格局,花木错落,楼台林立。山石依水相傍,碧潭同亭台轩榭遥遥相映,同北方园子的轩昂之势大不相同,处处可见秀丽精巧。

康熙舟车劳顿已觉乏累,便也无心再细细游园,只命众人道了乏退下,独留了魏东亭下来同他说话。范承勋则引着众人去往各处厢房,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胤禛和胤禩倒是住在了同一处院子里,做了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