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俗话说,一人做事一人当,才不要多欠方孝承个人情呢。

可他刚走到小院门口,迎面就来了侯府管家,恭敬地对他道:“侯爷恐前院之事惊扰了郡王,特遣小的来和您说一声,此乃侯爷家事,与郡王不相干,郡王不必出面。”

“啊?”成瑾问,“那,他能犯什么事儿,使他爹这么打他?”

管家迟疑了一下:“可能是……方家的私事吧。”

成瑾轻轻地“哦”了一声,忍不住目光还往前院飘,想让人赶紧去叫大夫来预备着,又怕显得自个儿热切关心,万一被会错了意,以为对方孝承还有那意思呢……

哼,方孝承皮糙肉厚,挨亲爹一顿棍子打,那亲爹还是个文官,想来没什么……

何况,方孝承他爹必也知道那场“和亲”闹剧,一会儿若见着面了,不知得用何等眼神瞧自个儿呢……

“怎么他挨打,都没个声儿?”成瑾忍不住问。

想当年他在瑞王府挨打,若倔强,就逮个人或事儿骂,如此算少吃了一点亏。若实在受不住,就哭嚎,这样能早点儿结束。

方孝承就算不骂,叫两声也行啊,傻子,闷不吭声看似有骨气,那得直到打晕了才停呢,吃亏的是自个儿。

春桃领会了侯爷的意思,柔声安慰:“那说明不疼,不必担心。侯爷是战场厮杀之人,打两棒子就是挠挠痒痒。”

成瑾却露出了埋怨的神色看她,喃喃道:“你拿我当傻子呢?是人哪有挨了打不疼的,只有说与不说的差别罢了……”

*

作者有话要说:

①“资父事君……忠则尽命”出自《千字文》

②“从道……从父”出自《荀子·子道》

③“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出自班固《苏武传》

第66章

方孝承脱去上衣, 跪在院里,结结实实地挨着父亲打来的棍子,一声也不吭。他爹越发生气, 打得更狠。

如此一阵, 他爹终于暂停, 杵着棍子直喘气, 瞪着眼问:“知错了吗?”

“不知。”方孝承回答。

他爹气得顾不上累, 抓起棍子又是一顿打。

下人们不好阻拦, 正为难,见成瑾怒容满面地冲了过来, 急忙拦他, 七嘴八舌地劝他不必过去。这是侯爷特意吩咐的,却也因此惹得侯爷他爹更加愤怒。

方孝承没少挨父亲的责罚。

小时候, 他书没背好、仪态不佳或是其他,少则被叱骂罚站, 重则被戒尺狠狠抽打;长大后, 他立了功、封了侯,却被铁青着脸的爹骂去祠堂跪了三天, 原本还要打的, 好歹被人劝住了。他父亲一向如此教养他,他习惯了。

从他有记忆起,父亲就总是疑心、警惕他生出反叛,说他有逆骨,若不严加管教, 必给方家惹来大祸。因此他自幼循规蹈矩, 凡事依从父命, 不敢多行一步、多说一句, 喜欢的不敢要,不喜欢的不敢不要。

直到成瑾出现在他面前,鼓励他要喜欢的,不要不喜欢的。

突然,方孝承听见成瑾的声音,他忙抓住棍子,扭头看去。

方父愣了下,把棍子往回扯,竟纹丝不动,不由恼羞:“方铮!”

方孝承站起身,略一用力,将棍子从他爹手中拿了过来:“父亲稍等,我有些事。”

说完便去一旁拿衣服穿上,匆匆地朝外走去。

方父目瞪口呆,好容易回过神来,正要追上去,却被五大三粗的侯府之人拦住了去路,对方说话客气却不容拒绝:“您稍等,请上座,这就给您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