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福运小夫郎 四夕夕 3124 字 3个月前

黎明瑾他们去买京八件时,糕点铺子的老板早早地就准备好了专门给新晋进士老爷们回礼的京八件。

主要的区别就是京八件的外包装多贴了一张红纸,上面用金色的字迹写了一些祝贺的话,看着就特别喜庆,讨人喜欢。

来贺喜的邻居们收到京八件,脸上的笑容更加真诚了,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表达他们对进士老爷的看好,什么一定能够留在京城,日后平步青云一类的话一个劲往外冒。

黎明瑾和白婷对这些话一笑而过,邻居们注定要失望了,因为他们很大概率是不会选择留在京城的,没法帮衬邻居们,但是大家的好意他们心领了,不会在这个时候说出他们的真实想法。

给邻居们的谢礼是外面铺子统一买的京八件,给章家单独送去的京八件则是他们专程找糕点铺子定做的,图案和包装都不一般,是白志文和黎明德自己设计的花样,请工匠做的模子。

要不是因为他们租的小院子没有烘烤糕饼的炉子,邱嬷嬷还想带着黎明瑾和白婷亲手做给章家的京八件,不过考虑到他们不好改动房东的房子,只能作罢。

等到送走了这些过来道谢的邻居后,黎明瑾和白婷脸上的笑意淡了下去,关上门他们低声说着刚才的事,想想他们有没有应对得不好的地方。

邱嬷嬷坐在一旁坐着,不知道是在晒太阳,还是忙碌了一上午她眯着眼休息。

等到黎明瑾和白婷说到过两日出去买带回昌平县的东西时,邱嬷嬷突然开口:“他们殿试名次比会试更高,选馆考试被留下的概率不小,瑾哥儿,白少夫人,你们最好有一点心理准备。”

“什么?”黎明瑾惊讶,他之前听白志文说过殿试之后还有一个选馆,但是当时白志文是说的选馆不重要,怎么听嬷嬷的意思,通过选馆考试他们有可能会留下来?

邱嬷嬷解释:“我只是说有这个可能,具体他们能不能留在京城,一要看选馆考试的表现,二要看上面有没有人私下照顾。”

自己的表现是他们可以控制的,上面人的照顾就要看上面的人的意思了,这可真说不准。

当然了,放弃选馆考试也是可以的,但自从殿试有了选馆考试之后,就没有二甲、三甲的新晋进士放弃选馆的,如果白志文他们成为了这个先例,反而更吸引人注意。

“希望能如我们所愿吧。”听了邱嬷嬷的话,黎明瑾也不知道自己能说什么,他只希望如果六皇子对白志文他们有了关注,纯贵妃和静安公主会劝住他。

琼林宴后,除了一甲的三位立马就被授予了翰林院的官职,其他的新晋进士都等着过两日的选馆考试。

由于选馆考试白志文他们已经决定了中庸,所以考试之前他们就放松地在家待了两天,除了练字没有看书,等到了选馆考试这天,他们和万荣潼一起乘坐马车到翰林院。

选馆考试表面是翰林院在众多二甲、三甲进士中挑选他们认为有潜力的进士留下学习,实际上,这个考试背后有皇上的身影。

殿试的排名是要公布的,皇帝除了要考量学子们的学识,还得考虑他们背后的势力,有些人才皇帝中意,但是他们不符合前三甲的条件,皇帝就会通过选馆暗示将其留下。

庶吉士中这一部分就是皇帝给自己培养的心腹,如果庶吉士成长得符合皇帝对他的期望,那自然过了三年散馆之后节节高升,如果庶吉士在翰林院的成长不符合皇帝的预期,那他自然就会被皇帝给忘掉。

当然了,为了让外面猜不透自己的心思,每一届留下的庶吉士大多数还是由翰林院的掌院大学士来选,皇帝只会把自己看中的少数人混入其中。

皇帝每一次殿试阅卷只会看画有五个圈的试卷,白志文和黎明德他们排在第九和第十,名次很靠前。

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名次代表着皇上对他们什么态度,最好只是皇上在阅卷时单纯欣赏他们的答卷,才把他们放在比较靠前的位置,没有其他特殊关注。

这样在选馆的时候,他们只要表现得平庸一些,就不会被选中留下。

一起坐在同一辆马车中,万荣潼感觉到了白志文和黎明德的紧张,他想了想,低声问他们:“志文兄,明德兄,你们两是想留在京城,还是不想留在京城?”

在原汉省晋台书院的众多同窗中,和他们师兄弟两人关系最好的就是万荣潼,关系虽然很亲密,他们也经常一起探讨问题,但是关于留不留京城这个话题,他们没有认真地讨论过。

京城中暗藏的风云万荣潼或许发现了,也可能他一直专心准备会试、殿试没有注意,白志文想了想反问他:“荣潼兄,那你想留在京城吗?”

“我啊?”万荣潼想了想,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我不太想留在京城。”

没等白志文问他为什么,他就主动说了原因:“以前还在原汉省的时候,我一度觉得自己是原汉省学子中的佼佼者,和你们两人接触多了之后,我才发现比我更厉害的人有的是,你们还比我更努力。”

“当时中举了之后我和你们一起来京城赶考,其实我对自己能不能考中进士不够有信心,如果不是在京城有了德辉先生悉心指点,我这一次很有可能没法通过会试进入殿试,就算进了也可能只是一个三甲。”

“我们万家在原汉省还算一个不算小的家族,但是放眼京城就不够看了,我自己有几斤几两我也清楚,性子有些散漫,做事凭喜好,不是那种一门心思、削尖了脑袋想要往上走的人,我留在京城想要出头太难的,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因为某件事得罪了人,在未来数年里我不仅不能回报家族的培养,说不准还会需要家族的帮助。”

“还不如我去外面做个地方官,家里人帮忙运作一下把我安排在原汉省附近的省做事,既方便同家族联系,又不容易得罪了得罪不起的人,而且在地方上好好干,不失为一个好的升迁办法。”

万荣潼的想法意外地踏实,他知道他自己不是那种适合在京城这样复杂的官场做事的性子,他就给自己选择了一条更适合他的路。

万荣潼说了他不愿意留京的想法后,白志文和黎明德也说了他们的理由,没有提及京城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