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野画家 其实是九节狼 3387 字 8个月前

“不想。”杜夏想都没想就拒绝,脚步更匆忙了。他在公寓楼附近的沙县小吃里解决了午饭,他真的变了,何筝就坐在对面,他不再借口说不爱吃,把自己碗里的卤肉夹给对方,也不咋注意形象学何筝那样细嚼慢咽,饿死鬼投胎似地闷头吃了个精光。

杜夏也没有帮何筝付钱的意思。何筝敏锐地察觉到自己失宠了,在沙县小吃里叹这类话题属实不太合适,但他不敢再拖了。

何筝还是以试探为主:“你生我气了?”

杜夏不跟他虚与委蛇,这番措辞估计已经在肚子里琢磨了很多遍:“你要是还想留下,工资和提成不变,咱俩在画室里只是师傅和学徒;你要是想走,我绝不拦你,回去就给你算这三个月的总帐,我全给你现金。”

杜夏的重音全在后半段,更希望和何筝划清界限,以后别再相见。

何筝如今在他眼里就是条苏醒的蛇,而他是那个好心换恶报的农夫。奈何他醒悟得太迟,何筝早已影响里他生活的方方面面。

何筝玩里还有一大坨拌面呢,他把筷子放下了,本来就吃不惯这种街边的苍蝇馆子,彻底不装了,神情淡漠得又有了几分贵公子的气度。杜夏以为他回味过来觉得没意思,肯定会选后一种,何筝突然唇角一弯。

“那我们赶紧回画室吧,”何筝的眼睛也眯笑起来了,“我还想多跟你学几幅梵高的画呢,是吧,小师傅。”

何筝那声“小师傅”特别玩味,像是吃定杜夏了,杜夏脸上的肌肉微微搐动,没抓狂,整体还算淡定。

“那你先回去,我还要去趟菜场,回头给你们做晚饭。”杜小师父会摆架子了,吩咐完就走了,招呼都不跟大徒弟打一声。大卫村也就这么点大,沙县小吃店和菜场直线距离不到五百米,杜夏却七绕八转地没走最近的路,进菜场后又先直接穿过,左拐先进了后门那排商铺的一家药店。

蓉城的夏天来得早去得迟,住在这儿的人一年有十个月都要午睡,这个点的街道多少有点清冷,药店里也只有小护士一个人。

那小护士也是外地人,跟杜夏打过几次照面,一改面对其他顾客时的笑吟吟,出于关心地问杜夏怎么了,哪里不舒服。杜夏知道他最好是去远一点的店,问不认识他的人买,但他怕再耽搁下去,就过了药的时效,更麻烦!

杜夏也不磨蹭犹豫,就是笑不出来,板着一张脸问小护士:“有没有紧急避孕药?”

小护士的表情倒是很精彩:“?”

“啊、有,当然有。”小护士连忙走向药柜,满脸失落。她工作的这间药店是个连锁品牌,工资不多也没什么上升空间,但胜在安逸体面,每天都在空调间。自打被调到大卫村的网点后,她被不少村子里的其他外地人示好过,她都看不上,唯一算得好感的只有杜夏,觉得他长得不错,老实不油腻,未必适合谈恋爱,但肯定很会过日子。

她万万没想到杜夏也是个败絮其中的货色,男人果然没一个好东西,不想要孩子又不肯戴套,外表可靠如杜夏,也只顾自己爽糟蹋别人的肚子!

大家都是出门在外的异乡客,没什么依靠。小护士吐槽归吐槽,还是从药柜里拿出一款性价比最高的递给杜夏。杜夏接过,边看外包装上的说明边问小护士怎么吃,小护士解释了几句,内心深处不免帮杜夏开脱,觉得他也没那么差劲,至少愿意自己来买这种药,免得人姑娘害羞脸上无光,还很体贴地问清楚吃法。

杜夏在小护士眼里又罪不至死了,小护士问他,还有什么需要的吗?

杜夏摇头,但在收银台处把钱付了之后并没有离开,而是低下眼,目光在柜台前的那排货物上逡巡。那上面的全是日本进口的,不管是穿戴后的体验感还是制作水平都在行业的第一梯队,杜夏在小护士眼里的罪行又减轻了一等,好,很好,杜夏这是开窍了,知道以后要带套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但杜夏并没有选择其中的任何一款,那表情甚至还有些沮丧。小护士以为杜夏是嫌进口的牌子太贵,好心地提醒他不远处有个宣传防艾的自动售卖机,是个慈善机构放置的,里面的避孕套便宜到不要钱,杜夏却露出个自嘲地笑,说,他刚才走过来就看到了。

小护士也不害羞了,问杜夏为什么不领,凭电话号码领的第一盒还是免费的,杜夏说:“太小了。”

小护士:“?”

杜夏扯扯嘴角。东亚人民手牵手,儒家文化一家亲,那些日本牌子包装上的尺寸跟外面那机子差不多,都是按平均值制作的。但不可否认有人就是天赋异禀,以一牛之力打破stereotype,将东亚人的level提升到国际水平。

杜夏已经身体力行地丈量过了,咬牙切齿道:“我要那种专为欧美人士设计的。”

小护士的目光不受控制地下挪,瞠目结舌:“???”

第25章

杜夏最后还是没买到适用于何筝尺寸的避孕套,但一出药店的门,他就拧开避孕药盒,怕药效不够,特意多倒了一颗,直接咽了下去。

然后他假装什么都没发生,把药揣兜里后进入菜场,没多逛,就去熟悉的那几个摊子买,其中一个卖牛羊肉的是兰州人,见杜夏来了,还问他前段日子的白兰瓜特产好不好吃。

杜夏静默了片刻,既而微笑,说当然好吃。买完肉食后他就采购完毕了,拎着颜色大小都不一样的塑料袋往他和庄毅的“庄周梦夏”走,途中好巧不巧地经过管辖大卫村的派出所门口。

杜夏难免止步。在规模上,这是最基层的公安机关,更多的是处理邻里小事,只有一间门面,门前也只停了一辆警车。派出所楼上有办公室,但一楼目光所及之处并没有人影,只有个咨询台,坐在那儿的中年男子撑着脑袋半睡不醒,很是百无聊赖。

正是那个男人打消了杜夏蠢蠢欲动想进去的念头。那是身协警的衣服,而能在基层派出所当协警的,十个里十个都是本地人,跟人交谈时方言脱口而出,比普通话都顺溜。杜夏刚来打工那几年会感到委屈,总觉得这里的本地人不好相处,他如今在蓉城生活在十二年,见过太多外地人来,送过太多外地人走,他逐渐明白每个人的过去都伴随着不一样的影响,在哪里生哪里长,就天然刻有那个地方的烙印,形成潜移默化的习性。

再包容再年轻的城市也有独一无二的文化底蕴,这里的本地人坚持用方言交流未必是出于排外,而是他们也需要证明自己从哪里来,从这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