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反响

续南明 老白牛 2256 字 3个月前

小户人家就说不清楚,突然收到一批材料布料,头脑一热,连房子都不要了,带着布料就跑了。

这种激情犯罪实在难说,越是贫穷,越会铤而走险。

这个世道,甚至为了一块馒头都有取人性命的事,携款潜逃,再普遍不过。

结寨自保的乡民,也很难说他们就是良善,经常有整寨的人兼职做土匪的,遇到小股的流民,庄中可以吃得下,说不定就什么时候出去干一票。

已过了新年,仍然春寒料峭,外间朔风呼啸,奇寒彻骨,不过炕上还是温暖的,虽然土坯房不时有风钻进来。

徐贞娘仔细缝制着,针线飞快的穿梭,她是个颇为清秀的女子,一身粗布长裙,衣上还有几块明显的补丁,却是过了年了,身上新衣舍不得穿,又仔细收好,藏入箱底中。

她虽只有三十几岁,但两鬓已有几丝花白,却是这些年辛劳所致,但此时她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又一件冬衣缝制得差不多了,成衣交到罗姐姐那边,很快可以领取到工钱。

然后算算一个月下来的收入,大大补贴了家用。

这也是她缝工出众,领悟力颇强的缘故。

新安庄的军衣,与此时裁缝略有不同,却是杨河设计后,加入了“省道”、“分割线”的概念,让衣服变得更加合体。

传统中式裁缝在镶边、滚边、刺绣等工艺上有着令人赞叹的技艺,但却没有太多“裁剪”的概念,做衣服时也是直接在一块布料上,头部剪一个洞,袖口剪两个口,就可以算做一件衣服。

杨河加入了省道与分割线,解决臀围与腰围间量的差异,军衣就有了一种合身的感觉。

而裁剪是一门新技术,放眼罗山庄,只有徐贞娘与“罗姐姐”二人领会。

所以,徐贞娘的缝制收入,在庄中妇人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她又缝制一阵,忍不住细细抚摸手中厚厚的冬衣,心下感慨,这料真结实与温和啊,也只有那杨相公舍得给部下穿,若自己一家能进入新安庄就好了。

这样自己的相公,也能有一件这样的冬衣穿。

不过现在的生活,也比以前好多了。

带着满足,看看时日,徐贞娘放下军衣,又忙着去做午饭。

此时屋中只有她一个人,男人与儿子都出去看热闹了,听说庄中来了个大人物,却是新安庄什么统计所的主管,叫什么张松涛的,说是来统计庄中人口的。

特别询问有何读书人,会招入新安庄中做书办。

一时间整个罗山庄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跑出去看那个什么张松涛。

徐贞娘认为自己妇道人家,不便抛头露面。

跑出去看男人,有不守妇道的嫌疑,三从四德,徐贞娘可是记得很清楚的。

小时候娘亲给她讲过烈女传,她可是谨记在心。

而且,她有活要干,没空去看热闹。

徐贞娘在厨房忙里忙外,烧着灶后,更娴熟的和起面来。

看着手中面团,徐贞娘脸上浮起笑容,真好,这个年节一家大小都可以吃到热腾腾的白面条子。

多少年了,就数这个年节过得最好。

白面在手中变幻形状,徐贞娘满足的哼起小曲。

人前稳重矜持,但人后,徐贞娘也有她俏皮的一面。

也别看她只有三十二岁,但她的儿子已经十七岁了。

事实上自儿子曹景兴后,她又生了四个子女,但都夭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