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深直起身子,“西厂可以关。但是案子,还要接着查。”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1:《明宪宗实录卷165》注释2:《明宪宗实录卷166》
注释3:《明英宗实录卷361》
第100章 帝王之怒
翌日,西厂被革的消息传遍朝野。
举朝上下一片欢腾,大臣们弹冠相庆,祝贺这一场难得的胜利。
而汪直前一晚从“星海汇”出来后,就被覃昌带回宫内,得到了来自朱见深和万贞儿的亲自安慰。
所以汪直看到这些大臣们为了他一个小小“宦官”丢了官职就如此失态,心里非但不委屈了,还隐隐带着些看好戏的心态。
昨日他听过杨休羡的分析,知道这事儿恐怕只是个发端。之后发生的,才是牵扯到前朝大事。
他们怕是忘了“宦官”最重要的不是在官场上爬到哪个位置,而是在陛下和娘娘的心里,处在什么样的位子上。
果然,这边外朝大臣们还没有庆祝完毕。
内廷里,陛下传旨,革去了黄赐和陈祖生司礼监太监的职务,将他们贬到南京去了。
皇帝最恨的就是身为内廷的内侍,明明只应该有皇帝一个主子,却和外朝的臣子们勾勾搭搭。他碍于发小之情,和万贞儿的面子,不去动怀恩。难道还动不了小小的黄赐么?
而且这个黄赐,也是福建人,和杨华还是同乡。之前他那么多年都在东宫伺候,无声无息的,如今为了杨家跳出来,说他和杨家没有利益瓜葛,朱见深怎么会相信?
朱见深不但贬了黄赐,还将与他交好的一干内侍们全部都贬到地方上去了。
司礼监的内侍们撤换过半,怀恩本人虽然没有受到朱见深的训斥,但是这次明显的敲打,也让他认清了自己的位置。
如果此时,有人将内廷中发生的巨变,告知这些沉浸在欢乐中的朝臣,尤其是内阁的阁老们的话,想必他们也应该对自己的将来有所警惕。
可惜,皇帝此举,摆明了就是在敲打企图和外朝交好的内侍们,因而无人敢向外朝传递这个即将导致朝廷巨变的大消息。
一直到了将近二十天之后,这场弹劾事件的幕后发起人,兵部尚书尚忠从手下的人那里得知,西厂虽然被裁撤了。但是汪直日日前往锦衣卫衙门,带着万大人拨给他的人马,继续追查京内的各项异动,并且直接呈报给皇帝陛下,与之前西厂在的时候无甚区别。
西厂名亡实存,甚至因为“名亡”,连个想要绊倒的对象都找不到了。
“我听说,项大人今早对陛下告病了,这几天都不上朝。还上了折子,想要回家养老。”
锦衣卫衙门的膳堂外头,万达和汪直各自躺在一张躺椅上。
万达扇着大蒲扇,看着葡萄架上垂下来的黑色大葡萄,侧过脸对着汪直说道。
“恩,折子被陛下留中了。陛下应该不准吧。”
汪直啃着冰镇过的雪梨,无所谓地说道。
毕竟项大人才五十六岁,还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呢。说什么养老,实在也太早了些。
而且陛下仁义,讲情分,喜欢留用老臣。之前御马监的刘太监一把年纪了,马都上不了了,皇帝还想留着他呢。
“我可是听说,以前项大人曾经为难过你呐。”
万达用一只胳膊把自己支棱起来,八卦地问道,“据说他曾经当街羞辱过你。你想要向他请安,结果人家看都不看你一眼,直接走了,有没有这回事儿啊?”
“是有这事儿,不过都好多年前了。我也没放在心上。”
汪直啃完梨子,站起来走到水缸边,舀水洗手。
“我毕竟是‘宦官’嘛。人家爱惜羽毛,不待见我,可以理解。”
“就是,就是,他们连我也不待见。不就是因为我是‘外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