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插秧之后,皇上便摆驾回宫。其余人亦陆续回府的回府,回导禾署当值的回去当值。

只余冯咏皓等人在组织佃户们辛勤地插秧,人多力量大,不过两日时间,他们竟然将两百亩的农田全部都插上秧了。

五六日的时间,等旁边地里的稻秧好不容易长到四五片叶子时,国公府名下的那一片地已经是绿油油一片了。他们之前插下的稻秧已经站住了,并开始返青。这一片两百多亩地的稻秧,挺直了枝杆迎风招展,甚是壮观,看着就喜人。

每天都会有不少农人驻足观望,不少老农惊叹,大户人家脑袋瓜就是聪明,连种地都比他们这些积年的老农要强。人家之前不种则已,一种就是一鸣惊人啊。

第106章 第一百零六章

第106章

不提当天夜里,林蔚然因为那句玩笑似的吃饮饭的话, 被咱们的宫大人摁在床榻上狠狠收拾了一回。

期间林蔚然还嘴硬, 取笑他软饭硬吃时,宫大人笑而不语。

翌日, 宫令箴去上值,心里经了昨日,皇帝的心情应该好一些了, 是时候提一提那群倒霉蛋了。但到了宣政殿, 却发现,皇帝的心情似乎好过头了?

“宫爱卿, 来,来这里——”

宫令箴刚踏入宣政殿, 就被泰昌帝招呼着上前。

宫令箴发现泰昌帝整个人很兴奋, 看着手的那道奏折双眼放光,拿奏折的手竟然微微颤抖。

这让他生出了好, 皇帝手的那道奏折里到底写了些什么。

只见奏折上写着:论科举改革之浅见。

看到这几个字,宫令箴浑身一震。

整个奏折由此次科场舞弊的事展开来写, 议了如今科举由三师主持的弊端。言:三公基本上都是出身世家, 所以他们做主考官, 这样学子基本为他们门生,或者考者基本都是世家子弟,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皇权的消弱, 不利于皇帝对朝堂的把控。

建议皇上对科举进行改革, 具体的改革办法, 先是大部分取察举制,广设书院,增加生源。在京试之后,择出一部分优秀的学子,加一道殿试。殿试的题可由皇帝拟定亦可由指定大臣拟定,皇帝可从择优选拔选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