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节

承平年少 青城山黛玛 2218 字 3个月前

“行了行了,”皇帝一面往院里走,一面笑骂道,“少放酸屁。画在哪儿?”

“在小书桌上呢。”小篆赶紧颠颠儿地捧了来,将卷轴交到皇帝手中。

“雪原上的马?”皇帝不由得皱眉:水墨写意里,天地一色,无边无际的白茫茫,而干湿浓淡、疏密虚实的落笔,勾抹出萧疏的枯木,并驱奔腾的两匹骏马。

“这是旧年欠下的画,不知你还记不记得。”宝珠见他来,便让麴尘去沏茶,自己请他在茶案前坐了,又在一旁的小铜鼎里添了些香。

皇帝当然记得,那是他大婚那一年,宝珠许诺给他的贺礼。

沏好的茶呈上来,他取了一杯,握在手中:“从前没有见过你画写意,想不到笔意这样超然。”

宝珠抿嘴一笑:“不过一时有些感触罢了——今年下雪的时候不多,我又才好,也就一次都没有出来赏。”

曾经得了疟疾都能捡回一条命、淋了大雨都能安然无恙的自己,真是想都不敢想。

皇帝鼻中一酸,忆起的却是两年前的此时,他和她站在院中,看堆雪人。

那两匹并肩奔腾的马里,有他吗?

他无意识地问出了口,宝珠摇摇头:“那只是为了履行从前的承诺罢了,并没有别的深意。”

厨房送来做好的糖葫芦,她眉眼弯弯地接了,请皇帝先尝:“我听见说,开了春要将燕朝帝陵都重新修缮一回?”

皇帝点头,道:“燕太039祖的吉穴勘得好,几百年里只遭过一回盗,其余地方都没有大的损毁,修缮起来不难——这也是积阴德的好事。”

“春耕繁忙,何必急在这一时?”宝珠说:“你的用意,我都明白。只是,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

她的感悟,与他的感悟恰是一模一样。

自幼相伴的两个人,志趣相投,读一般的书,习一般的字,赏一般的画,怎么可能一夕之间脱胎换骨、成为与他势不两立的人?

然而兵不血刃、结两姓之好这一类词,又未免过于理想了。

她让齐姑姑出门去请人裱画时,都能遇见善品鉴的个中高手,主动攀交。

齐姑姑的谨慎更胜从前,暗里稍派人一扫听,便知来者乃是归命公李慎行——论起来是她的堂兄。

她既知道,皇帝岂会不知?

李慎行或许不会妄动,别的人保得齐吗?不单是那些真正的遗臣,还有打着前朝旗号的逆乱们。

她这个亡国公主无足轻重,要紧的是元子。她不能让任何人拿他的身世做文章。

封后,就必定要明确的出身;出身一明,纷争便会随之而来。

宝珠郑重道:“冬祭是大事,主祭者不外帝后。陛下,请恕我不能同往。”

第113章 一一三札记

“您、您就这么答应了?”薛盟简直瞠目结舌,若他俩是寻常人家的表兄弟,这会儿早抓着对方的肩膀语重心长地教导一番了。

可面前这位表弟不是寻常人,是当今皇帝。

皇帝略点了点头:“她不情愿,也就别勉强了。”

薛盟心里暗叹了一声:那位主儿可真是个奇人。小小的宫女儿,先是让太后娘娘认了亲,大吹大打地嫁进侯府做夫人,又笼络住了皇帝的心,上赶着地要封皇后,到头来人家竟然不愿意!

他原先毛遂自荐,推了梵烟出来与她交好,自然不能说没有私心,满以为此回就是自己趁势而为、稇载而归的时候了,哪曾想,这位历来金口玉音、说一不二的皇爷,居然真就改了成命。

薛盟并不知道宝珠的身世,故而怎么也想不明白,对一个女子而言,正位中宫、母仪天下,难道不是求之不得的美事儿?

总不能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霸王硬上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