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0章 金碗

鉴宝狂少 胖爷 1660 字 1个月前

上层主题是动物纹,下层是单一的忍冬花装饰图案。

这是典型的盛唐风格。

唐代金碗,牛逼了我的乖乖!

金碗纹样的安排,在最显眼的每个莲瓣内都以一种动物作主题纹饰,有狐、兔、獐、鹿、鹦鹉、鸳鸯等,其周同则填以形态各异的花草。

走兽或抬腿狂奔,或回头相顾。

禽鸟或展翅飞翔,或站立栖息。

不管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富有强烈的韵律感,让人能感受到生命跃动的激情。

下层莲瓣内则一律为相同的忍冬草,以相对的稳定,营造出平和、恬静的气氛,烘托上层动物的生机勃勃。

所选择的动物题材,或者是人们打猎中常见的,或者是具有和谐美满、多子多福等吉祥寓意的。

金碗外底有一只回首展翅、飞翔于花丛之中的鸳鸯。

鸳鸯纹饰被唐人广泛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特别是新婚夫妇结婚时都喜欢在衣服和被褥上绣上鸳鸯,寄寓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鸳鸯与莲花同出,既寓意成双成对,又巧妙地象征着鸳鸯所处的水边环境。

而“同心莲”与鸳鸯的不弃不离有着同样的寓意,两者共用表示着一种夫妻好和、永结同心和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

这种将美好的寓意和民族的审美情趣融合在一起,赋予了唐代金银器装饰艺术特殊的魅力。

这对儿形态肥硕丰满,庄重大方,纹饰繁纷瑰丽,优美典雅,工艺精湛考究,气度非凡。

可以说是大唐盛世的一个缩影。

这对儿鸳鸯莲瓣纹金碗的纹饰全部是用手工一点点地錾刻出来的。

工匠在设计布局时,在金碗的内底部刻蔷薇式团花一朵作为中心点。

外腹部錾出上下两层相间的浮雕式的仰莲瓣,每层十瓣。通过对小单元的逐个装饰,来达到对整个器物的美化。

这对儿金碗的圈足一周有一圈非常细密的小金珠排列在一起,这是当时唐代的工匠采用了一种叫做炸珠的工艺制作而成的。

所谓炸珠,通俗的说就是金液和水之间存在一定的温度差,二者相遇时会发生迸溅。

当时的工匠们将黄金溶液滴入温水中,炸出细小的金珠,然后从中选择质地比较均匀的焊接在器物表面。

这种古老的技法,在盛唐初期,也就是贞观之治时期极为盛行。

到了唐代中期已经失传。

而且,这对儿金碗明显是皇家之物,这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自己库房中那几件金碗跟这对儿比起来,完全没有可比性,甚至是对这对儿金碗的最大侮辱。

这对儿碗若是放出去的话,每一只的价值都不会低于九位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