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苏东坡的画

鉴宝狂少 胖爷 1268 字 3个月前

“潇湘竹石图,大胡子的画?”

“我的天啊!”

“过年了,真是过年了呀!”

“这个新年礼物,实在太牛逼了呀”

第一幅见识到了书圣王羲之真迹,陆飞极度疯狂。

拿起这个画筒的时候,陆飞心情却平静了很多。

因为陆飞绝对,没有什么能跟大道帖相提并论了。

即便是看到北宋绢本,陆飞都没太过激动。

但是画面展开,陆飞却直接傻眼了。

因为,这他妈竟然是苏大胡子苏东坡的画,潇湘竹石图。

苏东坡可谓是多才多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但人们记住更多的,确是苏轼在诗词与书法上的造诣。

至于忽略了苏大胡子的绘画水平,不是因为画的不好,而是画的太少了。

这幅潇湘竹石图为横轴,长一米出头,宽三十公分。

这幅画采用长卷式构图,以湖南零陵以西的潇湘二水合流处为背景。

画面上景物不多,只土坡一片、石头两块、疏竹几丛“左右烟水云山,渺无涯际,恰似湘江与潇水相会,遥接洞庭,景色苍茫”。

画卷之末,题有“轼为莘老作”字样。

苏轼绘画喜作枯木竹石,所作之物象,多形象简练却寓意丰富。

作画用笔颇具书法意味,为后世文人画“书写化”用笔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枯木之外,苏轼十分喜爱竹子,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句。

苏轼画竹初师文同之法,但苏轼所作之竹“大抵写意,不求形似”,是典型的文人画创作风格。

这幅图利用近水与云水、蹲石与远山、筱竹与烟树强烈的对比作为画面的焦点展开描绘。

画面自远至近而又及远,繁简、大小、疏密、动静等布局合理,段落分明,层次丰富,结构严谨。

同时以潇湘二水的交汇点为中心,从而使画面出现惊涛拍岸般的高潮。

围绕这个高潮,画面演变出此起彼伏的烟水云山,和宽敞延绵的潇湘二水使人心境开阔,宁静深寂的远野令人心旷神怡。

烟树掩映下的对岸让观者赏心悦目,山川物态,应有尽有,意境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