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就你姑婆一个?”对方的长辈,桑月免不了要关心一下。

如果是,可以不定期拎一把菜过去探望。参元液就免了,效果太惊人显眼。

对方与兰秋晨沾亲带故,住的地方也不远,做小辈的少不得要关照一二。如果对方身体好,兰秋晨就能轻松些了,心理上也不会有什么道德负担。

“才不是,”兰秋晨见小本本上没有别的事了,便合上摆在一旁,“回了好几个,有两个是你认识的。”

还向她问了阿月的近况,她说不知道,没联系。

村里陆续有老人回来住,他们实在看不惯儿孙们连吃一只红薯都要花钱去买。太浪费了,离谱的是,花钱买来的红薯还没有他们自己种的好吃,便回来了。

一回来就在自家院里种菜,到地里种玉米、红薯之类。

几位老人商量好了的,每家种的不重样。到进修,各家的儿孙们喜欢吃什么,就到各家的院里摘,不至于花钱去买。

那些老人的儿孙们见村里有人住,就没阻拦。

毕竟老人搬到镇子后,一天到晚不知该干什么好。昔日的老邻居都在别处住,想聊天还得学会上网。

老人无所适从,便整天蔫蔫的,一副吃饱等死的丧气样儿。

儿女们心疼,可他们白天要上班,有孩子要照顾,哪能时刻关注老人的心态?既然村里有人,几位老人打过电话互通消息之后,那精气神一下子恢复了。

就把老人们送回来了,得知兰秋晨住在桑宅,他们特意拎了礼物登门拜托她看顾一二。

并非让她去照顾,而是偶尔去看看,以免老人摔倒或者病了也无人知晓。这是举手之劳,兰秋晨自然不会拒绝,可这桑家的菜她是断然不敢再分给老人。

民宿的老板,还有能够入住的客人听说都是身份不一般的。

素质很高,但背景可能复杂。

为了自己和偶像以及各自家人们的未来安宁,这菜蔬万万不能再露面。而那几位老人目前看来还算硬朗,往后的生老病死就随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