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就要揭穿他

但现在不一样了,他们记住了陋室铭,以后安慰别人处境差,也能找着几句诗来用了。

无忧讲完刘禹锡又道:“大唐的诗人太多了,好的诗篇也太多,就如天上的繁星一般,照耀了一个时代,也照耀了后世。”

“下面咱们就来讲一讲其中最为光辉灿烂的那些诗人和诗篇。”

“首先要讲哪一位呢?咱们上学时候最难背的,最让人头疼的古文都有哪些呢?不管怎么排,腾王阁序都会位列其中,而它的作者就是初唐四杰的王勃。”

“王勃是个天才,他出生官宦之家,又生在初唐,并不像李杜那样碰着安史之乱,按理说应该有一个很好的人生,可惜的是,他后半段人生并不怎么幸运。”

“王勃六岁能写文,十岁通读六书,十二到十四岁学医,学的也相当不错。想想我们十来岁都在干什么?人家在干什么,不得不说,人和人差距真是挺大的。王勃十六岁科试及第,未及冠就当了官,是朝中最年轻的官员,当年时的他,当真是春风得意马蹄急,年少登科,名扬天下,光辉的前程正在向他招手,可惜的是,这应该是他生命中最为高光的时刻了。”

“王勃命运的转折点在哪里呢?又因为什么事件让少年天才的他遭遇了挫折?”

“因为一桩斗鸡事件,王勃遇到了生平最大的挫折,自此之后,由得意变为失意。当时王勃在沛王府当官,很得沛王李贤的器重,那个时候的李贤也正是年少爱玩的时候,遇到王勃这样又有才学又年少的属官,那肯定喜欢啊,真的是出去玩也要带着王勃,一次沛王和英王李哲斗鸡,大家都是少年人嘛,正是爱玩爱闹的时候,王勃呢为了讨好沛王,就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来讨伐英王的斗鸡,为沛王助兴。”

“这篇文章写的真挺好的,大家也玩的高兴,自然就把文章传了开来,这一传嘛,就传到了高宗手上,高宗看了之后才不管你文章写的怎么样呢,人家看的是事件本事。”

“当时高宗特别生气,大骂王勃歪才,跟人说我俩儿子在那里斗鸡都要斗出火气来了,你倒好,在旁边不但不劝阻,你还火上添油,仗着有几分才学就在中间挑拨离间,你到底怀了啥心思?就这么着,高宗就把王勃逐出长安了。”

“瞧瞧这事弄的,王勃想讨好沛王没成,反倒惹怒了沛王他爹,落得个被逐,仕途中断的下场,所以说嘛,拍马屁也要拍对地方,千万别拍错了,或者拍到马腿上。”

“而王勃遭受的第二桩打击则是他在虢州做参军的时候,当时他藏匿了一名叫做曹达的官奴罪犯,藏就藏了呗,他事后想想又怕被牵连,干脆就把曹达给杀了,这不就犯了命案么,直接就判了死罪,幸好遇上大赦才没死。”

“说起来这事有点不太合理,总感觉王勃不能干出这么傻的事来,唐书记载,当时可能是因为王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不容,这才设计陷害他,但不管怎么着,他担了这个罪名,还连累了他父亲也被贬官。”

“许是老天妒英才吧,也可能是慧及必伤,王勃的一生相当短暂,他二十六岁时去看望他的父亲,回途时在南海落水惊悸而死。”

“我们的课本上除了腾王阁序之外,还有一首诗也是必背古诗之一,其中两句相当有名,那便是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也成了人们送别时常说的一句话。”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首诗是不是特别熟悉呢?对哒,这是我们小时候的启蒙诗,学会说话的小朋友,大多都会被家长教着读这首诗,而且我们的小学课本上也有这首诗,可以说,这首诗几乎成为了刻在我们基因里的东西,而这首咏鹅就是骆宾王七岁时所写。”

天幕下,新星人分外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