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章 魏忠贤下台

妙玄、妙彤,以及一边服侍的一票小丫头,齐齐的躬身:“恭祝老爷凯旋……”

这万恶的社会……他确实是舒服啊……

王言哈哈一笑,还不留恋的转身就走。

冰冷的刀枪、难凉的热血、娇艳的女人、似火的烈酒,以及胸吞百川、囊括四海的擎天之志,方是金戈铁马的男儿本色。

带着丁白缨,出来骑上战马,同王明等一票亲卫到了北城门,两千骑兵静静的等候着,除了战马偶尔的发出一些动静之外,只有密集升起的哈气证明这些人活着。

王言也没有整什么出征感言那些没有用的,因为他早就用事实告诉了手下大头兵们。死了的、受伤的,抚恤、待遇一点儿不带差的,都是按级别来详细的写在站兵手册上。活着的就简单了,只有四个字,升官发财。

这次相比去年,装备升级了不说,得益于羊毛制品,保暖措施也比去年好了太多。连着耳朵,护着脸的头套,五指分明的手套,毛毡的披风,内里的夹袄、大棉裤,皮制的加了毛的战靴,一应俱全。

只是这会儿可没有四百年后的什么全球变暖,温室效应这那的,加上还正是小冰河时期,就是保护的再全乎,该冻也是冻。

满意的看了一眼面前的战兵,王言挥手,大喝:“北上、杀奴……”随后,当先带着丁白缨、王明等人呼喝而去。

后边的大头兵们紧张又兴奋的跟着大喝三声,随后密集的、震颤大地的马蹄声响起,嗷嗷叫的策马疾驰,呼啸着一路向北……

这次王言北上,王言目的有三。

其一,自然是练兵,而后把一部分精锐下放做军官。

其二,正常的打击皇太极后方,加大后勤压力,不让他们发展起来,同时再掠一些汉民回家。也是为了给刚上位的朱由检送人头,怎么说人家也大明皇帝,这点儿尊重得有。

如此还能和一票卖国商人沆瀣一下子,他这边打的狠,那边卖的凶,大家一起发财。尽管背后都有人,但那些商人也不得不正视王言。

王言能打、强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他驻守大明国疆的最前线,想往北送货就得走他的地盘,就得交钱,还不能少了。

不是只有一条路走,其他的海上、蒙古那边都是路。但这是最方便的路,也是最安全的路。王言是相当讲信用的,只要给钱,就可以在锦州城内设立仓库囤货,直接北上运到盛京,一路上绝对安全。

但要是不给钱……巡逻小队现在兼职干这个抓走私的活,只要抓到直接扣货、扣人,必须花大钱往回赎。若是不服想要挑战王言,鼓动人使坏什么的,这么说吧,连山海关他都出不来……辽东就是这么团结……

其三,是要征服几只临近的蒙古部落。

这就是他王将军的战略意图了,为的就是要把皇太极困在东北地区,跑也是往北方的沙俄跑。

若是皇太极不跑,再等几年他想跑都跑不了。等到军力够用,王言会派战船到鄂霍茨克海登陆外兴安岭地区,直接封锁大兴安岭,进攻东西伯利亚宜居地带。那里有大量的易开采的煤炭、木材等资源,比起挖自家土地的,外面的自家才是好用的。

一旦到那个时候,皇太极就只能盼着他的无敌铁骑可以下海逐浪了,不然就都是壮劳力。

之前他收购羊毛,本身就跟一些部落建立了联系,这次也是要明确一下子从属关系。最关键的羊吃人的事情,若听话就不吃,若不听话就都吃,直接跟皇太极作伴得了。

这次是兵分两路,一路王言亲领,一路小弟执掌。

另一路是直插后方,溜着后金兵马玩儿。王言下命令是主要屠村,杀民兵,尽量吊着后金的兵马,避免正面对抗。同时在不影响几方行进的基础上,救出一部分的汉民。

王言则是带兵直奔老地方,广宁后屯卫。

现在他们都是两段、三段的排排射,只要弹药充足,一千崩个三千问题不大。再加上王言的游击经验丰富,没几天就把附近的村子都屠了一遍。至于后金的战兵,砍了两千多颗脑袋以后,王言就没再动手。

羊毛不能可一个薅,他又不着急。等下把这边的旗主再补兵,他再过来。现在两千就够在朱由检面前表现了,太多了拉高预期也不好。

拴上人头,带着一大群缴获的战马,王言带人浩浩荡荡的向草原杀去……

而在京城之中,刚刚上位的朱由检看着千疮百孔的大明帝国,激动的恨不能心中早有的抱负立刻成行,先这么着,那么着,最后再那么着,最后就是日月山河仍在,大明帝国依旧红日高悬,威压万邦。

只是该死的魏忠贤确实是碍眼,在他堂堂大明皇帝的头上笼着一层枷锁,让他不能放手施为。以前他没上位感觉还没什么,现在上位一看,这朝堂内外尽皆阉党,真真是气的够呛。气魏忠贤,更是气他那死鬼老哥。水平实在太低,好好的一个大明给祸害成这样,整天就他妈的知道刨木头,玩儿男宠,早他妈就该弄死他。

也是憋着一口气,憋着也再度中兴大明帝国的气。太祖比不了,也得迈个成祖吧?

经过上位几个月时间的观察,以及同东林党的一番研究。

终于,在十月底,把魏忠贤研究明白了。并在一系列的审判之后,发配凤阳守陵。

只是想到传说中魏忠贤的那几百万两银子,再加上魏忠贤这老王八走的时候,竟然还他妈有私兵护送?这是看不起他朱由检啊。

当即,朱由检叫来了魏忠贤的干儿子,效忠他的新任东厂提督赵靖中,让他派人弄死魏忠贤,最重要找到那些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