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 好好地讲一讲她

长安好 非10 2398 字 3个月前

魏妙青翻个白眼,也没与他斗嘴,而是急匆匆拉着他的衣袖便往府里走。

迎候郎君归家的仆从们纷纷行礼。

“作甚?我还须先行回去更衣。”魏叔易走了几步,抽回被妹妹抓着的衣袖,挑剔地拂了拂其上褶皱,不紧不慢地走着。

“别着急啊,我让人煮了好茶,专等着阿兄回来呢!”魏妙青道:“阿兄且先吃两盏热茶暖暖身子,再回去更衣不迟!”

魏叔易狐疑地看她一眼,待被她推着来到了厅中,才晓得这“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之奸,究竟奸在何处。

但饶是做好了准备,他也还是被厅中那满满当当,足足数十个女郎们冲击到。

“魏侍郎来了!”

“见过魏侍郎!”

“……”

一群女孩子们纷纷开口行礼,虽皆秉承礼节并未上前靠近,但仍给魏叔易一种被死死包围之感。

她们的年纪都与魏妙青差不多,此刻看向他的眼神无不晶亮有神。

年少以状元之身入朝堂,年纪轻轻即身居门下侍郎之位,得天子重用,偏又很会随,未随父母的脑袋,却随了父母的好样貌,如此诸多光环加持之下,令魏叔易早早便见了太多太多爱慕的眼神,并为此感到很麻烦。

但此刻这些眼神却与以往所见大不一样,她们虽在注视着他,却又好似透过他,在认真注视着另外一个人。

这并非错觉。

魏妙青将一盏茶塞到他手里,边催促:“阿兄,快和我们说说常娘子的事!那些传言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

魏叔易心生“果不其然”之感,这茶果然不是白喝的。

他正想寻个借口脱身时,恰听身后传来脚步声,是段夫人在仆妇的陪同下赶了过来。

但段氏并不是来拆散这些女郎的,而是来加入她们的。

她甚至没有同刚回京的儿子母慈子孝,便坐了下去,直接催着儿子“先说正事”。

母命不可违,魏叔易唯有认命坐了下去。

而不待他说话,那些女郎们便已经做出倾听之色,有一位端坐着的女郎面前的小几之上甚至摆着纸笔,姚夏正为她飞快地研磨。

坐着的女郎姓吴,出身书香名门,心气儿极高,是京中有名的才女。但自端午登泰楼一宴后,便被常岁宁折服,忠心追随许久,凭借其活跃程度,在这个由一众拥簇常岁宁的女郎们组成的圈子里小有地位。

此前,魏妙青试图霸占常岁宁之举,便是被她带头纠正。

纠正后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如今魏妙青已懂得了“喜欢不是独占,而是分享”的真谛,譬如今日,便第一时间将有关常娘子的消息和自家兄长都分享给了她们。

吴家女郎持笔,静候魏侍郎开口。

魏叔易见状,不禁在心中失笑——所以,竟还带了“史官”来?

也是。

她的事迹,是值得被广为传颂的。

既如此,那他今日便做个说书先生,好好地讲一讲她……好好地讲一讲那个该被世人看到的她。

……

一行数十个小娘子从郑国公府出来时,天色已近暗下。

一群人围着吴家女郎七嘴八舌地说着话,想借她手里的册子拿回去抄写。

“不着急。”吴家女郎将册子抱在身前,沉稳道:“待我先查错一番,确定无误后,便让下人抄写多份,分与你们每人一本。”

作为这个圈子里的核心人物,她是很懂得端水之道的。

先借给谁都不合适,不如由她一同发放。

大家对这个提议都很赞成,于是注意力又回到姚夏身上:“姚二,信上也提到我们了,再给我们看看呗!”

常岁宁是给姚夏写了信的,信封上写有“姚夏亲启”的字样,但信中问候到的女郎却有很多。

面对那些伸过来的魔爪们,心知拿出去就要羊入虎口,姚夏捂紧了信,跑得飞快:“明日你们来找我,咱们再一起读信便是了!”

她“噔噔蹬”跑上马车,车夫也很配合,很快驱马,未给女孩子们追上来的机会。

女孩子们在后面跺脚,娇声埋怨。

姚夏才不管那么多,端水的事自有吴家女郎负责,想当初她是头一个近了常姐姐身边的人,也算是开山鼻祖般的人物,自然有资格独享常姐姐来信!

虽然说吧,她起初待常姐姐,的确是见色起意……

马车晃悠悠,女孩子抱着信贴在身前,面上笑盈盈,眼睛亮晶晶,甚觉与有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