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这皇帝不成了跪着要饭的了?

除了火器,其在围困一百米高的山城孤堡君士坦丁堡时,利用投石机与火炮将带有瘟疫病毒的尸体投射到堡内。两个月后,原本作为拜占庭帝国首都,集中全国精锐的君士坦丁堡再无一活人站着抵抗。

蒙古大汉蒙哥仅派小队人马做好防护消毒后进城收捡财物粮食后离开。大队人马直接绕城而走。

好在蒙哥后面在钓鱼城意外身亡。否则其一旦将这些经验制度化体系化,蒙古将再难战胜。

好在继位的忽必烈丢掉了蒙古传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汉化虽然有利于其统治,也给了一丝被推翻的可能。

蒙元末期天下混乱,太祖皇帝应劫而生,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以天下人之心为己心,自然无往不利。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那什么是英雄的时运,就是时代的要求。在和平时期就是人义的要求,在技术迭代的关键期就是谁掌握并推广了技术的运用,谁就掌握时运。

这些东西在杭州新学里面有个概念叫公共物品。就是有些东西,就是任何人都可以享受,都可以有机会借此实现利益最大化。

但正式由于谁都可以去用,所以没有谁愿意主动去提供。只有蹭别人现成的才划算。

而朝廷就是要向全体百姓提供这样的公共物品。谁提供了公共物品,谁就能做到天下同欲。以强制税收为基础,让所有人都觉得朝廷不可或缺。而且,一旦朝廷倒了,谁相信下一个会心甘情愿提供呢?

仁义,既是百姓的天赋人权,又是朝廷的应尽义务。而推动技术等天理的迭代发展,以兴万物之善,绝万物之恶,这是朝廷实现仁义的手段。知行合一,知善知恶,为善去恶,是官员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