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百计千方只为生(3)【二合一】

一二两黄金,勉强还能糊弄过去。

实在不行说是困难时期,用粮食跟人在黑市换的,一两个金戒指,或者小点的金手镯之类,兴许能够说得过去。

可再多的话,就很难解释了”

“搬运文学作品,好像也不是特别合适,原身不过小学二三年级水准,字都没认全,搬运文学作品不是搞笑吗?

但凡有个初中文化,都好办点。”

“种经济作物的话有点麻烦,也有点累,而且这年代,估计只有种反季蔬菜的收入高点,可门前屋后能种菜的地加起来都凑不到一亩,小打小闹赚不到什么钱啊,前期还得设法购买保温膜。

多种的话,就涉及到土地租赁了。

需要的前期投入更多”

一番琢磨后,白圣实在想不出什么完美,且简单又轻松的赚钱方法,最后索性收拾了下,带上钱出门逛街去了。

想看看镇子上大概是啥情况。

有没有什么机遇或者风口!

这时候,她儿媳周萍已经将闺女送去学校,现在正在客厅里做些零散活。

他们这虽然是村子,但距离镇子上只有十分钟不到的路程,附近工厂也不少,像什么面粉厂,玻璃加工厂,服装厂之类都有,即便规模不大,可也是有活能分出去,让附近村民多点收入的。

比如服装厂可以交押金,把东西带回家做,做好了统一结账,计件算钱。

又比如玻璃厂,忙起来会有些搬运分拣的活,临时招人做几天,算零工。

周萍接的就是服装厂的散活。

除了在附近很难找到稳定的工厂工作之外,家里有个孩子,为照顾孩子方便,也是她只做些零散活的核心原因。

原身大儿媳跟周萍一样。

不过即便如此,她们其实也赚不到什么钱,并不是她们不勤劳,而是一来工价较低,二来这些零散活也不是天天都有,要真天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分给村里人干,工厂早就扩招了,实际分出来的这些活,都是附近工厂给村里面子。

毕竟到哪都要讲些人情世故……

而这为数不多的收入,对她们而言其实还挺重要的,因为至少孩子要交学费时有钱交,不至于跟别人借或者欠。

真的,这一点是真的毫不夸张。

原身两个儿子家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去外地打工,但是外地打工收入很不稳定,不是说每个月定时定点都有工资入账。打工收入即便不拖欠,一般也是到年底才会结,或者年中结,要是拖欠的话,那就不好说了,直接不给的也有。

所以在上一年基本没什么结余的情况下,很多花销就全等着原身那两个儿子带着打工钱回来呢,如果工资顺利到手还好,要是差一点,或者中途出了什么意外,多了什么额外花销之类的话。

往后一年开支都会很紧张。

年底那个把月,身上只剩两三块钱或者身无分文,是一点都不夸张的事。

所以她们只能多赚一分是一分。

多攒一点是一点。

原身这婆婆也无能为力,毕竟她一身患重病的糟老婆子能帮什么忙,不给他们添乱,不跟他们说自己病了,让他们给自己治病,就已经是最大善良了。

白圣看了眼二儿媳,便直接脚步匆匆的离开,没一会就走到镇上,见识到了明显有别于村庄的繁华,当然了,这里的繁华只是相对而言,无非多了些铺面,多了些摊子,多了些行人和买卖。

在原身看来,这已经算繁华。

但白圣只觉得朴素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