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甄老太妃不敢死(8)【二合一】

【说明他先前对甄老太妃好,根本就不是自愿的,是看在太上皇的面子上或者说,是为了让太上皇满意而不得已为之,看来甄老太妃没好日子过了。】

【也许人家亲爹刚死,现在正是伤心难过的时候,压根没想那么多呢?】

【拉倒吧,太上皇死了,元熙帝心里不知道得开心成啥样呢,怎么可能还会伤心难过,他就是单纯不想装了,不过现在的他也确实没有必要再装了。】

【是啊,以前算是儿皇帝,头上还有个太上皇压着,现在太上皇一死,他可就真的是唯我独尊,九五至尊了。】

【我比较担心的是,接下来的剧情会不会推进的特别迅速,甚至于甄家贾家这些家族,有没有可能被一锅端,要是被一锅端,那我们不是压根就看不到啥剧情,我只想看点儿女情长而已。】

【有可能,那不直接杀青?】

李太傅看甄老太妃的到来,并没有影响元熙帝继续追问,顿时便明白甄老太妃算是因为太上皇的驾崩基本废了。

此时他只能无奈硬着头皮回道:

“陛下,老臣确实想不到有什么万全之策,您若实在不愿意将真实情况传出去,也可只说太上皇暴毙,然后随便给忠义亲王安插一个什么罪名,或者说他妄图谋逆也好,应当不会有人深究。

又或者说忠义亲王气死太上皇。

倒也能勉强将事情圆起来。”

“这……”元熙帝虽然不是特别满意,但他也清楚,这件事确实难搞,心里更是已经有些心动,并打算要是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采纳这建议也无妨。

“陛下,万万不可啊!”

因为白圣此时已经从戴权口中知道了前因后果,为了表现下,或者说争取些好感,白圣是赶忙阻止,并解释道:

“陛下,有些事是万万不能模棱两可,应付百姓百官的,一旦对外宣称太上皇是暴毙而亡,恐怕用不了多久,各种各样的揣测就会传得沸沸扬扬,即便说是忠义亲王气死了太上皇,也会有很多人猜测忠义亲王他究竟说了些什么。

堵不如疏,防民之口胜于防川。

有些事越是遮掩,越挡不住别人觉得有内情,并且开始大胆猜想揣测。”

“您可以想想史书里一些死亡原因不明的帝王将相,有多少野史传说,反倒是明确记载死因的,即便有人想编野史传说也没有办法编,更没什么人信。

最重要的是,要是不说清楚了。

难免会有人多想,甚至阴谋论。

毕竟现在的情况不管怎么看,忠义亲王,忠顺亲王都不是什么获利者,他们也没什么理由去谋害太上皇不是。”

有些话吧,白圣确实不好说的太过于直白,不能说不管怎么看,都是当今圣上您才是最大获利者,但她话说到这一步,在场人其实也都明白她啥意思。

“烛影斧声确实说不清楚!”

“炀帝被害,倒是清楚明白……”

元熙帝显然一点都不蠢,先前只是不想家丑外扬,没想那么多罢了,可此时被白圣这么一提醒,最重要的是意识到,再遮遮掩掩的想保住皇族颜面,反倒很可能会让自己变得有些不清不白。

内心顿时就有了决断。

皇室颜面丢就丢呗,再怎么丢也好过把自己弄的说不清楚,要好许多倍。

不得不说。

他真不愧是他爹亲生的。

他爹太上皇一直拿原身当做庇护自己手下亲信的挡箭牌,很多疑似昏君的操作,都是因为老太妃求情才不得已为之,搞得他好像清清白白,即便有昏君之举也是因为他孝顺老太君无法拒绝。

元熙帝此时不也是一样。

在不影响他自己的情况下,他可以考虑皇家颜面,以及家丑不外扬等等。

可一旦有可能影响到他的名声。

那就不能忍了。

“老太妃说的有理,令大理寺将忠义亲王全家下狱,严格审问,厘清前因后果,昭告天下,戴权,派人去敲响丧钟,而其他的,则一切按旧例执行。”

吩咐完,元熙帝又看向白圣道:

“老太妃毕竟大病初愈,而且也是太上皇长的辈,就不用守国孝了,平日还是多多休息,想来父皇他不会怪罪。

要是因国孝让您受了什么损伤。

反倒是父皇和朕的罪过。”

“还有,你家三姑娘与忠义亲王九子谈婚论嫁就此终止吧,不知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