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各门各派的反应,龙虎山的反应

青竹苑自然不至于把侯凌憋死,但数张符箓贴在脸上,偶尔还有水滴落下来,让人时时刻刻处于一种就要被憋死,但又能苟延残喘的状态。

水井旁边有三人,两个人跪着,一个人站着。

“师父的意思是,小天师有难?”阮涛吃惊道。

“而且,若不是这次你们在迎鹤楼遇上了龙虎山的小天师,你们一群乳臭未干的臭小子,在那全性代掌门,以及鬼手王耀祖等人面前,还能有活路?”

“师父!!我错了!饶了我吧!我求求您!放了我吧!!”

水井里,关着的是和李慕玄发生矛盾的侯凌,回门派后,他便被师父以符箓缠头,封闭五感,吊在了水井里。

中年人训斥道:“打着正邪之争的旗号,在外面仗着人多,好勇斗狠,这与全性妖人何异?”

阮涛哀求道:“师父,已经三天了,放了小侯吧,再关下去,他会承受不住的!”

作为竹林七贤创立的门派,门下弟子手段不一定多高,但行事作风一定要正。

“如此甚好,有三一,四家和龙虎站台,只要不再出什么大乱子,这事便算是度过去了!”左若童说道。

“还没有!”陆瑾说:“只是我们几个小辈沟通过!”

“确有此事,但小天师说过,那时候,无根生还没加入全性呢,他们一起对付过倭寇!”阮涛连忙说道。

阮涛迟疑了一下,想起他们称呼全性掌门为碧莲兄,点了点头:“确实认识!”

青竹苑的掌门听了,脸色阴晴不定。

…………

…………

与此同时,江浙地区,天台山。

天台宗,佛教八宗之一,创立于南朝陈隋之际,以著名高僧-鸠摩罗什,也就是《天龙八部》鸠摩智的原型人物所译出的《妙法莲华经》,为主要教义,追求的是真空妙有。

所谓‘真空’,是以了无一念一尘,法界无相,万物一体。

所谓‘妙有’,是以森罗万象,头头安立。

讲求吾有一心,三观,万物皆由因缘而起,并无不变之理,此为观空;虽然万物皆空,却也都有其外相,外向不同,内里如一,此为观假;但是最终空与假,并无不同,此为观中。

简而言之,万物三观,归于一心,而三千世界,归于一心一念,这就是一念三千。

按照这一条道路,修行到了极致,就能够顿断三惑,圆证三智,这就是天台宗所追求的通天之路。

而此路的开创者,是天台初祖龙树菩萨。

不同于三一门,天台宗是切切实实能通天,其来历源远极深,自创立以来,又经过后世多名祖师不断完善,不仅在神州这边极具影响力,甚至传到了海外,在东瀛那边极具地位。

它与真言宗被称为平安二宗,后世又在东瀛演化出了日莲宗,这同样也是佛门大派,一直传承到了现在。

值得一提的是,东瀛那边,天台宗的本寺延历寺,道场就是比壑山,那里也是所谓的佛门圣地。

此外,天台宗除了比壑山之外,还有另一个道场——饭道山。

而饭道山除了天台宗的道场这一身份外,还是东瀛各派忍者的聚集地,他们会在那里聚集,交换情报,发布任务。

可以说,忍者流派出现的背后,与天台宗脱不了干系。

剧情里,比壑山忍者随军进入神州,一向不问世事的禅宗普陀三寺,突然就和正一各派联合起来,开启棉山大战,欲要覆灭比壑山忍众,或许也有清理门户的意思。

…………

天台宗大雄宝殿,香、花、油灯、幢、幡、宝盖,均罗列庄严,大殿中央供奉着三尊紫金大佛坐像,正中是释迦牟尼佛,左边是药师琉璃光如来,右边是阿弥陀佛,殿的两旁为十六尊者。

天台宗的方丈是德宏法师,头戴昆卢帽,身穿绯色罗袈裟,年约七十有余,眉毛高挑,颧骨高耸,道貌岸然,腰板挺直,有着很长的银白色胡须,但修剪的很得体,看起来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

方丈正读着手里的密函:“龙虎山小天师,与全性妖人勾结,甚至和全性代掌门结拜为兄弟……”

念完密报,方丈看向大雄宝殿里的其他和尚们。

“诸位,如何看?”

一众和尚抬头,一个中年和尚开口道:“这只是谣言而已,不一定是真,而且,就算是真,这也是天师府家务事,佛道有别,我们不便插手,静观其变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