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天师说真武大帝

张之维:“…………”

“师父,您是不是对把我绑飞剑祭出去有什么执念?”他忍不住吐槽道。

“为师这是在鞭策你!”张静清道:“对了,三品法职需告知三大师共同同意,此事我和你守成师叔都答应了,但传度师还不知道呢,你自己去给张异去说吧!”

说罢,张静清转身离开。

见师父离开,张之维也转身去找张异师叔。

说起来,许久不见张异师叔,他也十分想念啊。

去找师叔的途中,张之维忍不住暗自腹诽:

“虽说作弟子的在背地里指摘师父不应该,但师父这也太坑了吧,说话颠三倒四,拐弯抹角,话扯一堆,最后还说不清道不明的!”

“话说,周颠,张三丰,真武大帝,朱棣,我,究竟是什么关系?”

张之维脑中回忆起这些人物的生平和关联之处。

周颠是隐仙派的,自帮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就已销声匿迹。

现在漫长时间过去,早已声名不显,即便是异人界中,对他的传说也不多,同时他和朱棣关系不大。

至于张三丰,严格来说,和周颠一样,同朱棣之间也没有太多明面上的交集,至少两人从未见过面,甚至是张三丰一直都在有意无意的避开明朝的君王。

因为早在朱棣之前,他的父亲朱元璋就很仰慕张三丰,曾两次度诏,要邀请张三丰入京,但张三丰都无视圣旨,置之不理,朱元璋派人去寻,他也是避而不见。

后来朱元璋逝世,朱棣一路势如破竹,造反成功,登基称帝后,也曾亲笔书信,言辞恳恳,请求见张三丰一面,以副他的仰慕之情。

朱棣对张三丰的仰慕,并非是谦辞,而是真仰慕,他的诏书原文上曾这样写:

“朕才质疏庸,德行菲薄,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谨致香奉书虔请。拱俟云车夙驾惠然降临,以副朕拳拳仰慕之怀。敬奉书。永乐十年二月初十!”

朱棣是何等人物,皇帝中的战神,功绩无数,他的骄傲可想而知,却如此卑微祈求得见张三丰一面。

但可惜的是,张三丰未曾见他。

但戏剧性的一幕来了,张三丰不见朱棣,朱棣一怒之下,调集了二十万的军民,来到武当山大兴土木,花了十年的功夫,建成了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等庞大工程建筑。

而这期间,张三丰一直都在武当山,却从未去见过朱棣。

但朱棣非但不气,还跟个锲而不舍的小迷弟一般,又将武当山封为“大岳太和山”,敕封张三丰为“犹龙六祖隐仙寓化虚微普度天尊”。

还以自身的样貌来造真武大帝神像,自诩为真武大帝转世,大力推广真武大帝的信仰,一度让真武大帝成为北方主神,其信仰遍布大江南北。

可以说,武当的法脉根基,真武大帝的信仰根基,都是朱棣一手打造的。

张三丰如此对待朱棣,朱棣却如此对张三丰,这很反常……

想到这,张之维脑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周颠是张三丰的师弟,张三丰不见朱元璋,周颠却助朱元璋夺天下,若张三丰不是和周颠有怨的话,那就极有可能,周颠的背后,就是张三丰,因为师父曾说,这两人关系莫逆。

或者说,朱元璋之所以能推翻元朝,其背后,极有可能有张三丰在暗施援手。

毕竟当时统治元朝的,可是盖压天下,横扫世界无敌手的先天异人家族——由成吉思汗铁木真一手创立的黄金血脉们。

黄金血脉们有多厉害?碧游村上根器中,一个传了多代,血脉稀薄的黄金血脉后裔,哈日查盖,十岁时刚一得炁,什么都没修行,就能轻松击败一个修行了几十年的异人。

可想而知那些一代二代的黄金血脉们,在在从小接受名师指导系统性的修行下,该有多强大?!

但即便如此,却也被朱元璋摧枯拉朽般的推翻,这后面,若无大人物支撑,怎么可能?

而那个时期,是属于张三丰的时期,后来的全性掌门,黑衣宰相姚广孝那时羽翼未满,他也比不过张三丰,所以这个大人物,极有可能就是张三丰。

朱棣是朱元璋之子,或许知道些许内幕,所以才对张三丰如此推崇。

至于后面的靖难之役,朱棣造反,本来信仰不深,名声不显的真武大帝突然降临,屡屡助朱棣攻城拔寨,摧枯拉朽的取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