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南下

钟响八声之后,

整座燕京城都陷入了寂静之中。

天空的大雪覆盖了整座燕京城,从上往下望去,白茫茫一片。

燕京城的百姓,甚至天下间的许多人都知晓,先太子的身体很不好。

民间也一直有传言,说他可能活不了多久。

当初听闻这个消息,许多百姓也是在饭后感慨一下。

哦,死吧,谁又能不死呢!

然后太子在监国的位置上坐了一年又一年,久到大多数人都快忘记了这一件事。

二十多载的监国生涯,大燕的百姓其实都快忘记,大燕的皇帝是谁了,在他们的记忆中,坐在龙椅上的那位,不是夏璟翊吗?

燕京城的百姓对此倒是清楚,毕竟是生活在天子脚下的。

可知道是一回事,但当真正发生了,却是另一回事。

夏璟翊虽然一直在说,自己愧对燕国祖先,愧对大燕的百姓。

可在百姓心中,却也有着一杆秤。

他们的生活究竟有没有好,他们才是最有发言权的。

许多人都还记得,曾经太子身体尚可的那些年,时常都会外出巡视京畿各地,也亲眼见过大灾之年,太子在各地赈灾的情景。

好不好,不是由史书说了算,而是应当由百姓说了算。

太子被废后,许多人听闻这个消息,大多不以为意。

因为在他们看来,新皇子做的肯定不如太子好,很快他又会掌权。

只是这几声钟响,却打破了所有人心中仅存的那点幻想。

整个城内,能配得上八声钟鸣的,唯有太子。

有不少人见过夏璟翊,也有不少人未曾见过他。

一些老者在哭,在偷偷抹着眼泪。

他们其实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哭,就是突然觉得很悲伤,总觉得那个人,似乎不应该死。

一时间,心里突然变得空落落的,像是缺了什么。

四周有人冷眼以对,有人涕泗横流,有人怔怔出神。

酒楼,茶馆内,不少江湖侠客举起手中酒杯,缓缓倒下。

在不少朝中官员看来,大字不识一个愚民是很好糊弄的,他们又懂得什么,可他们当真不懂吗?

东宫之外,雪地里,跪倒了成排的官员。

他们将官帽放置在一旁,恭恭敬敬拜倒在地,任由大雪落满头顶,强撑着彻骨的寒意,身躯微微颤抖着。

不管他们究竟有几分真心,在这个时刻,都应该去哭。

夏兴霖孤身一人,一袭白衣,自雪地中缓缓走来,面露悲戚。

“大哥。”

夏兴霖叹了一声,幽幽道:“慢点走,等等我们这些兄弟。”

哭吗?

其实他也哭不出来,只是觉得有点悲伤。

大哥一生活的太累,他从没有一天做过自己,他这一生,都是在为大燕而活。

如今也好,可以彻底歇歇了。

真正坐上这个位置,他才发觉有多难。

所有的事物,千头万绪,他有时候都在想,就此一走了之。

可想到当初夏璟翊叮嘱他的话语,又不得不强撑着走下去。

夏兴霖没有走进东宫,只是在东宫外看了一会,便转身离去。

一路走着,看着街边的面馆,突然失声哭了起来,脚步踉跄着远去。

……

皇宫,朝天殿。

沉寂许久的宫门缓缓打开,漆黑的殿宇内,空无一物,只能隐约可见一道模糊的身影。

他的身躯若隐若现,似实又幻,双眸之中似有一道湛光浮现,眸如神星。

眸光落向远方,似跨越重重阻碍,直入东宫之内……

片刻之后,朝天殿的宫门缓缓关闭,那道身影也随之隐去,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

……

太子的葬礼并不隆重,这也是应他的要求。

他的墓地早就建好了,就在大燕的皇陵旁边,很小的一块地。

在他看来,他这一生毫无功绩,是不配进入皇陵的。

其实以他如今的身份,并不应该葬入这座属于太子的陵寝,但夏兴霖却是力排众议,选择将夏璟翊葬入此地。

葬礼所需的一切,夏璟翊在几日前就已经准备好了。

葬礼虽然简陋,但该有的礼节却是丝毫不少。

棺椁一直停放在东宫之中,守候在东宫之内的,是吕诚恩,这位陪伴着太子的近侍。

沈独骑着马,胳膊上绑着黑纱,一袭素衣,缓缓而来。

宫门之外,朝中各个官员早已等候多时。

沈独与崔京生几人一同走入宫内。

灵柩前,新任的礼部侍郎正在执香。

一场动乱,京中的官员少了近一半,六部许多官员都是临时提拔上来。

虽是临时提拔,但这些人却也是各有能力,只是以往受限于人脉与家世,所以才迟迟难以被提拔。

沈独走上前,上了一柱香。

“六扇门神捕沈独,悼!”

礼部的官员高声唱诺。

“六扇门神捕崔京生,悼!”

夏璟翊并未留下子嗣,所以这还礼的职责只能吕诚恩代劳。

其实在夏璟翊死后,沈独便知晓了一件事。

名剑山庄的夏书瑜其实就是太子的女儿。

当初卢洪天出面,其实真正的原因还在于夏书瑜,毕竟这是夏书瑜亲生父亲,于情于理,卢洪天都得出面。

关于此事,一直都是一个秘密,即便是夏书瑜自己都不知道,她只知晓,自己出身于一个没落的皇室子弟家庭之中,却不知,自己是当今太子的女儿。

至到身死的那一刻,夏璟翊都未唤夏书瑜前来。

他出生于皇室,自然知晓皇室之中的勾心斗角,所以他并不想自己唯一的孩子卷入这些风波当中。

随着众多官员陆续前来,葬礼的礼节也已经接近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