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朝议

……

尚书令王珣不愧是辅政大臣中排名第一的,既有琅琊王氏家主的身份在,又有诸多官员的支持。王珣一开口,先前那些作壁上观的官员全都起身附和,生怕落人后,都异口同声进谏,附议徐宗文的增兵之议。

御史咳嗽几声后,百官各回位置安坐,太后陈氏此时隔着珠帘望了一眼殿陛之下的徐宗文,轻起朱唇:“征北大将军,既然增兵之议由你提出,那么你来说一说这具体章程,如何增兵,派哪一支兵马,谁人出战?”

“诺!”徐宗文再次起身来到大殿正中,他先是朝着晋帝、太后恭敬地行了一礼,随后转身面朝百官道:“先帝晏驾时,为了保证建康城的安危,我等四位辅政大臣一致决定调遣驻守洛阳的骁骑军南下,如今兵马已到,领兵之人是鹰扬将军诸葛侃,副将靖远将军郑略,此时王令君、中书监、左仆射皆可为证。”

见徐宗文把头调转过来,尚书令王珣立刻出声回应道:“调兵一事确实是臣等为了朝野安稳共同商议决定的。”

“不错,此事臣也一同参与了。”中书监王恭大方磊落的承认了。

不仅知悉内情,连诏书他们三人都一同拟好,并加盖了皇帝玉玺!

王国宝压根不知道这事,但他知道四大辅政大臣必须保持一致,只得支支吾吾道:“臣,臣也同意了。”

王珣的右手忽然紧握了起来,方才徐宗文把辅政大臣合议调兵南下的事给当众挑了出来,又说奉调南下的骁骑军已经到了建康,这下一步不会是要说让骁骑军去增兵谢琰,一同平孙恩之乱吧?

“臣请命让骁骑军出吴郡,王于兴师,吊民伐罪,攻打反贼孙恩,南北夹击,减轻谢琰压力,让朝廷早日平定天师道之乱……”果不其然,徐宗文接下来所说的话立刻就证实了王珣的担忧。

“诸葛侃与郑略可堪当大任?”陈太后并不知政事,更不懂得军事,诸葛侃和郑略她没有听过。

又是徐宗文出来解释:“诸葛侃乃是臣的结义兄弟,出身琅琊诸葛氏,北伐时曾在收复徐州、青州之战中立下功勋,昔日光复故都洛阳,诸葛侃也是居功甚伟,因其文武双全,谋略过人,是以先帝时臣表他其为鹰扬将军。”

陈太后微微点头,徐宗文又继续道:“郑略亦是臣的结义兄弟,与臣一同长大,是臣的总角之交。淝水之战时便追随臣,北伐时亦多立有战功,临淄之战时斩杀了秦国济安太守苟荣,攻打兖州时,其与朱谌、沈玉合力攻取了廪丘城,并生擒了秦国镇东将军王休、兖州别驾许历,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虎将。”